这斯诺克中国军团,是真往前冲了,还是怎么回事?
我刚刷完一个榜单,看得我,唉,怎么说呢,有点复杂。你说这20年,丁俊晖一个人就拿了15个冠军,这“中国一哥”的名头,那是坐得稳稳的,这点毋庸置疑。但你想想,除了他,还有好几个人也闯进过决赛,拿过不少冠军。可你再看看梁文博、颜丙涛、鲁宁这几个,还在禁赛期呢,曹宇鹏都转行打中式八球了。这几个人加一块,也是一笔不小的战绩,现在就这么卡着了,让人挺不是滋味的。
我把那个数据又拉出来看了看,2005年丁俊晖第一次拿公开赛冠军开始算,一共有10个人,拿了29个冠军。这数字听着挺唬人,对吧。但重点是,里面有6个人,一共闯进了11次决赛,但这11次里面,还不算那些拿了冠军的球员,他们自己打进决赛但没拿到的次数。这意思就是,实际进决赛的人数和次数,比这个数字还要多。就那几个名字,鲁宁、庞俊旭、吕昊天、斯佳辉,还有周跃龙,这几个名字,光是亚军就拿了好几个。
我看到有人说,傅家俊1998年就进过英国大奖赛决赛了。这倒是提醒我了,光看2005年往后算,确实漏掉了一些。这名单我再捋捋,就说这29个冠军,丁俊晖15个,傅家俊3个,肖国栋2个,赵心童3个,颜丙涛1个,梁文博1个,范争一1个,张安达1个,雷佩凡1个,吴宜泽1个。这加一块,正好29个。可你再看那些没拿到冠军,但进过决赛的,像周跃龙拿了4个亚军,曹宇鹏3个,斯佳辉2个,吕昊天1个,庞俊旭1个,鲁宁1个。这加一块,12个亚军。我之前算的好像哪里不对。
这名单里,除了丁俊晖,其他人拿冠的次数,其实不算多。你看傅家俊,虽然有3个冠军,但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后面因为伤病什么的,也没能继续。赵心童和颜丙涛,这俩年轻队员,最有希望接班丁俊晖的,结果今年出了这事,也都没法打比赛。剩下像范争一、张安达、雷佩凡、吴宜泽,这几个也都拿过一些冠军,但离顶尖水平,还是有差距。
我还在想,那个吴宜泽,今年表现还挺稳定的,感觉再拿个冠军,也不是没可能。但话又说回来,他这个年纪,比赛经验还是不够丰富,遇到硬仗,能不能顶住,这很难说。你看斯诺克这项目,技术是一方面,心态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决赛那种场合,压力是巨大的。
我有点好奇,那个曹宇鹏,转行打中八了,也不知道现在混得怎么样。毕竟他曾经也是很有潜力的选手,拿过几次亚军,虽然没拿过冠军,但实力也是有的。离开斯诺克这个圈子,对他来说,是解脱还是遗憾,谁知道呢。
你再想想,梁文博、颜丙涛、鲁宁这三个,说起来也是中国斯诺克曾经的中坚力量,尤其是颜丙涛,还拿过大师赛冠军,那可是斯诺克三大赛之一啊。结果现在因为假赛的事情,被禁赛,这直接就让中国军团的整体实力,一下掉了一个档次。本来大家还指望着他们能和丁俊晖一起,扛起中国斯诺克的这下子,全泡汤了。
这事一出,我感觉对很多年轻选手来说,也是一种警示。你知道这行当里,诱惑太多了,尤其是在名利双收的时候,更容易迷失方向。这规则,不能碰,就是不能碰,别拿自己的前途去冒险。
我有时候就在想,到底是什么让一些选手,走上了这条路?是觉得冠军太难拿了?还是觉得赚得不够多?或者说,是那种“聪明才智”,觉得可以钻空子?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这29个冠军,12个亚军,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实实在在的。但被禁赛的这几个人,他们毁掉的,也是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是名声。
斯诺克这个项目,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本来是好事。大家喜欢看丁俊晖这样的老将,也期待着新星的崛起。可如果连最基本的公平竞赛都做不到,那还有什么意思呢?球迷看比赛,是希望看到真刀真枪的较量,而不是什么“剧本”。
丁俊晖一个人扛着,确实挺累的。他这个年纪,还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拿到这么多冠军,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如果后面没有新鲜血液能跟上来,甚至连曾经的希望之星都陨落了,那中国斯诺克,还能走多远?
所以,你说这数据,看着是挺辉煌的,但背后隐藏的东西,也让人深思。这29个冠军,12个亚军,都是过去式了。现在的中国军团,还剩下多少战斗力?下一个丁俊晖,到底在哪里?
声明:文章里90%以上都是原创,剩下的部分借助AI查资料和验证信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传递一些正能量,不夹杂低俗或负面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