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126亿赌五代机!光辉战机32年魔咒难破,美军发动机卡脖子

 168    |      2025-08-04 03:31

印度国防部在2025年5月27日干了一件大事:正式批准国产五代机AMCA(先进中型战斗机)项目上马,砸下1500亿卢比(约126亿人民币),放话要在2035年前造出能隐身的“空中杀手”。

这个时间表猛一看挺唬人——2028年原型机首飞,2030年量产,2040年前装备140架,配上400架“光辉”和70架“阵风”,凑齐42个战斗机中队。 可翻开印度航空工业的“老账本”。

全是冷汗:号称国产的“光辉”战机,从1983年折腾到2015年,32年才服役,发动机还得靠美国通用电气;自研“高韦里”发动机烧了上百亿美元,最后连“光辉”都带不动。 如今想用10年攻克更复杂的五代机? 连印度自家专家都摇头:“这周期怕是做梦”。

AMCA的纸面参数看着挺猛

双发、25吨重、1.8马赫极速、1620公里作战半径,还要塞进内置弹舱和超音速巡航能力。 可细看核心部件,全是“拿来主义”:

发动机悬而未决:初期用美国GE414发动机(98千牛推力),后期号称换国产110KN引擎。 但印度燃气涡轮研究院(GTRE)折腾30年的“高韦里”发动机连四代机都推不动,五代机引擎更是画饼。

隐身设计“缝合怪”:前脸像俄罗斯苏-57,进气道抄美国F-35,整体布局活脱脱“美俄混血”,但关键隐身技术——雷达吸波材料、低可探测涂层、内置弹舱气流控制,印度连实验室数据都没公布。 俄罗斯苏-57就曾在导弹弹舱分离测试中栽跟头,而印度连三代机弹舱都没搞过。

印度航空公司的生产线效率,堪称“印度速度”代言人:“光辉”战机年产量仅8-10架,83架的订单要拖到2029年才能交完。 AMCA想破这个魔咒? 难!

供应链“万国牌”

雷达可能用以色列埃尔塔系统,导弹依赖欧洲“流星”或印度“阿斯特拉”(射程仅80公里,弹翼太大导致弹舱只能塞4枚),飞控软件还得找法国帮忙。

私营企业不敢接盘:印度想搞公私合营模式,让私营企业扛量产任务。 可建一条战斗机生产线需投几十亿美元,私营厂怕订单不稳、技术泄密,至今无人敢签协议。

印度国防采购体系的拖延症是“祖传顽疾”:

“光辉”战机采购案拖了20年,等军方拿到手,同类战机已被中美甩开两代;

“阵风”战斗机谈判扯皮10年,单价从6000万飙到2.4亿美元。

尽管国防部扬言“把采购审批从96周压到24周”,但AMCA需要的进口部件仍受美国《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卡脖子,光谈判就能耗掉5年。

印度空军前参谋长急得跳脚

“中国歼-20已列装150架,2040年要扩到500架! 我们连影都没有”。 可外购之路更坎坷:

美国拒售F-35:怕技术泄露给俄罗斯,连展示机都只在印度航展绕场一周;

俄罗斯连环套:先拉印度合资苏-57,让印方投50%资金却只给15%技术权限,后来加价70亿美元逼印度撤资。 如今又推销缩水版苏-75,连首飞都推迟。

对比更扎心

歼-20:2011年首飞,2016年服役,2025年已量产超150架,涡扇-15发动机完全国产;

AMCA:2009年立项,2025年才批准设计,首飞拖到2028年。 就算2035年服役,也比中国晚了19年。

当AMCA勉强量产时,中国六代机可能已试飞——印度空军高官坦承:“技术差距至少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