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要问哪儿最让人牵挂,那肯定是乌克兰了,眼瞧着冬天快到了,
乌克兰这边正遭遇大麻烦——俄罗斯又搞出了新一轮的能源打击,电网被击得稀碎,那上百万百姓又得忍受断水断电的日子。
要命的是,这还没算最难的,真正麻烦的还在后头呢……
肾病患者的透析机成“定时炸弹”
说到齐奈达·科特,这位40岁的女士,肾病折腾了她七年有余,这七年她全凭透析机撑着命,把日子熬过来了。
现如今,俄国主要攻击电网,她老家那边的灯一熄就灭,搞得她心里直打鼓,忐忑不安。
像她这种人,在乌克兰还真不少,电力对他们来说,不只是方便不方便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能不能活下去的命脉。
今年俄罗斯的策略跟以往不太一样了,前两年是毫不在意地向全国的电网投放导弹,还放无人机,目的就是想把乌克兰的电力彻底切断。
他们这次盯住东部前线附近的地区突击,还专门下手攻击天然气设施。
这样一来,前线周边的生活可就没法安稳了,满世界都是发电机的嗡嗡声。
咋今年打得那么猛呢?大概是俄罗斯的无人机技术越来越厉害啦。
一回就能发几百架飞机,有些还装了高清摄像头,瞄得妥妥的。在乌克兰那些防空能力比较弱的地方,根本拦不住,一炸电网设施,准得很。
疫情把大家的日子折腾得乱哄哄的,现在又没电,像齐奈达这样靠电力维生的人,生活就更难熬了。
她现在的透析病房全靠发电机供电,可医护人员说那发电机一点也不靠谱,说不准啥时候就罢工了,每次治疗都像是在跟命拼似的。
前线小镇成重灾区
苏梅州的绍斯特卡小镇,距离前线只有50公里左右,战前那时候还有七万多居民,现在却变成了能源受到攻击的重灾区。
10月头那次空袭,把电力和天然气全给炸断了,整个小镇停水停电停气,跟外面完全断了联系似的。
后来天然气总算有点儿恢复了,但电还是天天断,每天只能用几个小时,老百姓想做饭都难得很。
现在的绍斯特卡,秋天的雨水打湿了沥青路,街上堆满了落叶,空气里除了潮湿的味道,就是发电机轰鸣的声音。
那里也搭了些“无敌点”,其实就是临时的避难场所,帮大家充充电、打打暖,累了还能在帆布床上歇会儿。
最难熬的时候,天然气全部断了,暖气也完美停止,屋里像个冰窖一般,老百姓没办法做饭,只能在街头点火煮点东西填饱肚子。
医院的日子更难熬啊,所有的炉灶都是靠电的,一旦停电,燃气也用不上,病人吃饭就成了大难题。
幸亏在2022年打仗刚开始的时候,工作人员担心小镇会被占,提前搭了个简易的木头烤炉,那个时候就是个应急用的东西,没想到现在变成了救命的宝贝,每天能为180多位病人做饭。
除了吃饭的事儿,治疗用的设备也快要扛不住了。
医院院长说,靠发电机坚持了快三周,每天要烧掉半吨燃料,一周的燃料费就得花25万格里夫纳,折合大概六千美元,这个钱比平时一个月的电费还要多。
为了省电,透析病房把灯都调得暗乎乎的,结果还是浪费了一台透析机,对资金紧张的医院来说,这损失一点也扛不了。
就算这样,每天照例得给23个病人做透析,毕竟是跟生命相关的大事。
抢修队拿命干活
绍斯特卡的情况可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俄罗斯战术调整的一个缩影。今年俄罗斯不再进行全面轰炸了,
他们只针对切尔尼戈夫、苏梅这些靠近前线的区域搞突袭,至于哈尔科夫、敖德萨这些地方,虽然打得没那么频繁,但也一直不太平。
能源研究中心的专家提到,乌克兰把重要的能源设施保护得很到位,俄罗斯炸不着,就改道去攻击前线防御薄弱的地方,这些袭击根本不是针对军事目标,而纯粹是冲着老百姓的。
能源抢修的工人最折腾,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样,累得不行。
输电塔、热电厂一旦出了故障,他们就得马上行动去修,自己还得顶着停电的苦楚坚持干活。
苏梅州能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毕竟离前线挺进,抢修队其实就是个“刺头”,出去修线路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生怕遭遇什么意外。
而且俄罗斯的战术越发灵验,把输配电的通道都炸得差不多没剩几根,修起来真是费尽了劲。
切尔尼戈夫那边有个变电站,早在2022年就被轰炸过,现在那儿变成了个“战争博物馆”,到处都是坑洼。
在10月4号,那边又遭到无人机的袭击,楼顶和墙上都被炸出了一个坑,虽然摆了些沙袋试图缓冲,但效果不大。
现在这个变电站只能运行一半的功率,几千户人家的用电都受影响,没电可用。
维修人员说啊,就算没被炸,修完也得好多周呢,一大堆工作要做。但要是真听到防空警报,必须马上扔下工具跑到壕沟里,确保安全,所以恢复的速度根本没法保证。
今年俄罗斯的无人机数量比去年多出了两倍多,一次能放出几百架,采取的策略就是所谓的“饱和攻击”。
即便乌克兰在这些设施周围安排了防空部队,俄罗斯也会派六架无人机去牵制一个防空点,然后派十架无人机直奔目标,根本挡不住。
寒冬将至,乌克兰人怎么扛?
乌克兰的冬天,气温一度可以跌到零下十几度,没有暖气也没有电,根本熬不过去。
现在政府也在想办法,泽连斯基表示会向西方争取防空设备和发电机,还在加快修补能源设施呢。
能源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像切尔尼戈夫、苏梅这些州的能源设施已经遭到破坏,有超过三百万户家庭没电了,前线地区六成以上的家庭都在停电状态。
政府只能在各个区域实行限电,先保障医院、学校这些重要场所的用电需求。
全世界对这事儿也是挺关心的,国际能源署说乌克兰可是欧洲能源输送的重要通道,搞成这样儿,万一影响到欧洲的能源供应咋办啊?因此,他们也建议西方多提供一些燃料和装备帮忙。
当然啦,老百姓们也在自己想办法找出路呢。
62岁的伊万摆了个杂货铺,去年冬天停电的时候亏了不少货。为了应对,今年提前准备了两台发电机,还存了一个月的燃料,还免费帮邻居充电呢。
在哈尔科夫的一个小区,物业安排大家一起搭建了取暖棚,把政府送的燃煤炉都放上去了。
有个叫玛丽亚的居民,孙子才三岁,去年差点冻感冒,折腾了好久,今年提前买好了厚衣服和应急食物,就盼着能平平安安地过冬。
28岁的维修工程师安德烈,半月没回家了,和同事轮班修线路,每天忙十几个小时,警报一响就钻壕沟,警报一停就继续干。
他总说,每次看到居民家的灯光亮起,心里就觉得再辛苦再疲惫都值得。
结语
临近冬季,俄罗斯的攻势可能会更加激烈,乌克兰政府除了呼吁帮忙,还在搞可再生能源的设施,打算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
对于几百万乌克兰人而言,这个冬天恐怕不太顺,但他们没有放弃,大家互相扶持着一块儿挺过来。
真希望这场能源的较量能赶紧告一段落,让他们能在暖融融的家里,平平安安地熬过这个寒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