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个子日本人,一个人在美国啃面包练三分,这到底图什么呢?
看着网上的视频,他孤零零地在美国,没有团队,没有翻译,连个后勤保障都没有,就是啃着面包,一个劲儿练投篮,就为了那几个三分球。篮网队当初没看上他,倒是步行者给了他一张夏季联赛的入场券。你说,他要是回日本,肯定有人捧着,有鲜花有掌声,可他偏不,就这么一个人,不哭不闹,眼睛都练红了,还在那儿练。
NBA不看身高,看的是脑子,坎帕佐那种身高的都能在NBA站稳脚跟,这小个子凭什么不能?虽然身高是硬伤,但如果他真的有那股子韧劲,加上那手三分,谁又能说死呢。而且,日本篮协居然放人让他出来,这可是头一回啊,以前他们可没这么大方过。
这可不是什么奇迹,这背后是多少个日夜的硬熬,是把所有赌注都压在了这一个机会上。他不是来凑热闹的,他是来证明自己的。你说,夏天那几场比赛,如果他打好了,是不是能给亚洲篮球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这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事,如果他成功了,那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这样的机会,那些被身高限制住的亚洲球员,也许就能看到希望。
他来美国,不是为了玩票,他是来敲门的。门开了,后面进来的人,就不会再是例外,而是常态了。当年王治郅、姚明他们闯荡NBA,也是带着整个亚洲的期望,虽然他们的路各有不同,但那种拼搏的精神,是相似的。
他才23岁,身高1米72,这在篮球界,尤其是NBA,简直是矮到尘埃里了。2021年的NBA选秀,他落选了,连个顺位都没有。之后的日子,他也没有回日本,而是选择留在美国,自己找场地,自己找陪练,自己安排训练。这种孤独的坚持,没有几个年轻球员能做到。
有人说,他这是在赌,赌那个千分之一的机会。可在我看来,这何止是赌,这是在用时间和汗水,一点点地把那千分之一的可能性,变成万分之一,再变成百分之一。他不是在等待机会,他是在创造机会。
他曾经在NBA发展联盟打过球,数据不算亮眼,但他在场上的积极性,以及那精准的三分球,还是引起了一些球队的注意。步行者给了他夏季联赛的机会,这绝对是关键的一步。夏季联赛虽然不是正式的NBA比赛,但却是很多边缘球员展示自己的绝佳舞台。
你别看他现在这样,他可是在日本国内联赛崭露头角的。2020-2021赛季,他在日本B联赛的平均得分是13.6分,三分命中率接近40%。这些数据,对于一个身高只有1米72的球员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NBA的对抗强度和技战术水平,和日本联赛完全是两个概念。
关键就在于,他能不能适应NBA的节奏,能不能在更强的防守下投进三分。那些NBA球队,可不会因为你是亚洲来的,就手下留情。他们看的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是比赛中的表现。
而且,他身边没有经纪人,没有专业的团队,一切都要靠自己。这种情况下,想要获得认可,难度可想而知。他吃的面包,可能就是他一天中最好的伙食了。这种生活,普通人恐怕连一天都坚持不下去。
他有没有想过放弃?肯定有。那种孤独,那种无助,那种看不到希望的黑暗,肯定会时不时地侵袭他。但是,每次他拿起篮球,每次他跳起来投篮,就说明,他还在坚持。
这让我想起一些老一辈的运动员,他们当年闯荡国际赛场,条件比他差得多,但那种为了梦想拼搏的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他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他的这种方式,这种独立自主的拼搏,却是值得关注的。
我们总是习惯于看到那些顺风顺水的成功故事,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大多数球员,都在默默无闻中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他能够坚持到已经是一种胜利。
如果他在夏季联赛打出了亮眼的表现,他就能抓住这次机会。如果没能抓住,他也不会就此沉沦,他会继续找寻其他的机会。这就是篮球,这就是体育,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无法断定结局。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篮球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坚持和梦想的故事。在身高和天赋面前,努力和汗水,真的能改变一些什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