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境内设有华裔聚居区,类似中国的城镇吗?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常受中国人非议的所在,如今民众却展现出积极心态,生活虽清贫却充满活力,若非亲身到此,我难以置信自己身处社会主义国度,反倒认为此地颇具西方特色。
古巴,一个兼具奇幻色彩和现实面貌的社会主义国家。全球范围内,依旧坚持社会主义体制的国家已经为数不多,像这样一个国度,与我们之间却存在巨大差异。此次,我们的船只得以在此停泊较长时间,使我能够深入探索古巴的各个地方。若不亲身前往,很难知晓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确实与我们截然不同。
古巴哈瓦那作为首都,初次造访便为当地风貌深深打动,未曾料到,当地民众竟如此热忱,日常状态如此开朗。同行者言他们过得十分欢愉,街面上可见他们翩翩起舞,可见他们拨弄琴弦,可见他们从容啜饮咖啡。目睹这般光景,确实心生愉悦,然而实际上,这并非真正的欢欣,实则是困顿中的积极应对。
确实如此,古巴,这个长期遭受禁运的国家,人民在此处生存,处境相当艰难,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或许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支柱,否则常人恐怕难以在此地维持生活超过一两年。
我们的船只已在哈瓦那码头停泊三日,清晨时分,我未及用早餐,照例背着行囊,向船主领取资金,分别藏于背包之中、下裆之内、袜子之内,此种携带方法令我倍感安心,且觉得十分稳妥。
通常认为,古巴的社会秩序尚可,外来人员在此地逗留也较为安全。本人在此逗留三日,从当地民众的友好态度可以感受到这一点确实如此,然而,仍需保持警惕之心。
启程前,决定前往当地华街,品鉴一番古巴风味的中国佳肴。为能尝到古巴华人的特色食物,我甚至不顾仪容,沿街询问路人华街位于何处,中国城怎样抵达。
当地民众多数无法理解英语,我暂时无法询问他们是否会使用该语言,因为他们对美国人的敌意根深蒂固,因此害怕任何挑衅行为,担心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要顺利找到古巴的华人街,在一扇房门处,遇见一位女性,那女孩见到我,便频频朝我挥手,起初,我还误以为她认识我,待走近她身旁,她竟用英语问我:“先生,要不要进入我的房间?只需付10美元。”
那一刻,我懂得了她之前向我挥手的原因了。但是,坦白讲,昨天我还在此地时,同僚告诉我,此类服务能够商议价格,通常5美元就能搞定。我当然知晓本地人常把外宾当作阔绰之人,因此当时我也示意她开门。
她发现我示意她开门,脸上绽放出明媚的笑容,为了让我进来,她让我在门口稍等片刻,她需要时间整理妆容。
她还没容我讲完,门就关上了。那个女孩年纪约莫二十岁上下,样貌尚可。古巴人的肤色介于黑与白之间,不像美国人的皮肤那样白皙,有种独特的铁锈色泽。不过有个地方让我很不适应,就是听说当地女性很少洗澡,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也难以理解。
没过多久,那姑娘也换了新装,还抹了红唇,打扮得颇为撩人,为我开启了那扇铁门。眼下,我猜她心里该是失落的,于是郑重其事地跟她说:“大姐,我今天并非来找你提供什么服务,这么早跑一趟,其实是想去唐人街逛逛,到中国城品尝些中餐。”
那位姑娘听了我的这番话,神色立刻有了转变。的确,她对我抱怨道“先生,你让我非常失望,之前怎么没提前告知我,瞧我现在这副模样,为了迎接你,我费了不少口红,还把脸洗得干干净净,用掉了许多水。”
要确保女孩不感到失望,我也不能让她白白消耗那些资源。我明白,在古巴人看来,所有物品都极为珍贵。当地所有资源都由政府统一供给,他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生活必需品依靠配给,粮食,食用油,肉类等物资都由当局按期按量发放。
我向那位女士表达,她擅长英语,我来自东方国度,打算暂居此地几天,若她不反对,今天的招待我定当回报,但今日只需她带我游览古巴,无需提供身体方面的协助,依然会支付相应的酬劳。
现在,这个女孩的态度开始转变了。她了解到我会付给她报酬,因此很乐意担任我的向导。不过,有一件事我必须向她讲清楚。我向她询问道:“你每天做这类工作能赚多少钱?”
女孩立刻应道,那不算什么,接待本地人收费就100比索,遇到像你这样的外国旅客,一天10美元完全可以接受。
这样吧,我不会亏待她,决定先付她10美元,前提是她得真心实意地带我在古巴好好玩,如果她表现真的出色,100美元我也舍得掏,具体怎么给就看她之后怎么做。
那么,我在古巴哈瓦那有哪些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受震撼,增长见闻呢?若不前往,便无从知晓,在一位年轻女性的引导下,我才真切感受到古巴民众的辛酸处境。
她承诺要带我游览古巴哈瓦那,却让我在入口处伫立了许久,逗留时间不短。我想,她大概是回去更换衣裳了,毕竟那些勾勒身姿的服饰,虽是工作时的常穿,但在公共场合行走,多少显得有些不妥。
我站在门口观察,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我发现当地有一种很有意思的情况,许多店铺门口出现了长长的等候人群。出于好奇,女孩还没出来,我也跟了过去。
我原以为那是个供应早点的地方,看见很多人在排队,准备购买早点。但当我进去之后,发现手里的人手都拿着一本册子,正等待领取物品。
那个姑娘走了出来,因为我没在门口,她误以为我逃走了,四处张望寻找。当我朝她挥手示意后,她才跑过来追我。为了显示我的诚意,我先给了那个姑娘五美元,盼望这样的交换是合理的,也期待她能因此安心,好好对待我。
那位女士收下我递过去的五美元,她的态度立刻变得十分友善,神情也格外和善,想必是为了这点小钱才如此吧。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并不在意。
我向女孩问道“眼前的这些人一大早在这里排队是干嘛呢?”
那个女孩对我说,那些人啊。今天,粮油铺和肉铺放货了。这些铺子,都是国家的,并非天天开放。每月,仅有几天会准时发放物资。倘若错过了,就算排起了长队,也未必能够分到。
明白了萨拉昨天说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她说住在都市里,早就忘掉了猪肉的滋味。
在古巴,获取肉类并非随心所欲,也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事。每位居民每月都有固定的配给量,部分人每月仅能分到五斤大米和一两肉。据一位姑娘透露,有些人整月都买不到肉,若想吃到肉,可能得凌晨就排队,许多人排上一整天也不一定能买到猪肉,因为猪肉供应有限,售罄便无。国家给得少,百姓根本买不上。
当地人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但是,有件事我必须指出,在这样一个物资极度短缺的国家,当地民众的文明程度依然十分令人赞赏。
他们为何被认为品格出众呢?我在公共道上目睹了一种情形,即人们有序地等候乘坐交通工具。
这一地带的出行方式以人力拉车、摩托车以及公共巴士为主,此外,还有一类交通工具专门为外国人设计,即古董汽车。这些古董车都是从海外运进来的,车况大多比较差,经过当地人的重新整备,变成了具有怀旧风格的出租车。
这种车,当地居民几乎不去乘坐,有个叫米迪的姑娘,她对我说,这种车她从未乘坐过,外国旅客乘坐一趟,往往就会吃亏一次。
米迪领我来到另一条街道等候巴士,观察此处民众行为尚可,无人加塞,即便队伍绵延五十米之遥,等车的人们在乘坐公共汽车时,皆能恪守次序登车,未见有人越众抢先。
我相信这一点在我们中国大部分的城市还做不到。
继续这样干等下去实在不行,等到十分钟之后,还是见不到车辆到来,于是我就领着米迪去乘坐了一辆旧式马车。
体验老式车辆确实增长了我的见闻,当地驾驶者相当自律,他们把车停进窄巷,所有人整齐地排成一列等候。我询问司机费用多少,他却指引我向前方咨询。此举令我颇感不解,为何他不直接收取费用,反而向他人推荐。
米迪看我疑惑,便说明情况“我们这边规矩是,做买卖时彼此间都是公正竞争的,是健康竞争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总是按次序进行,如此便不会产生摩擦。我认为这种做法挺好,有钱大家一块儿赚,你不争抢,我也不争抢,这样很和谐。”
这样的出行感受,在我国实在少见。身处古巴这个社会主义国度,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准并未超越我们,相同收入条件下,人们都恪守某个准则,这种情形着实令我开阔了眼界。
除了这个层面的感受,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经历呢?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米迪陪同前往,否则我会感到十分孤单。
米迪把我带到华人街旁边的地方,下车后远远望见华人街入口,穿过马路,便抵达了华人街。
这条华人街表面看起来相当宏伟,然而,与日本等国家的华人街相比,它显得有些逊色,毕竟人家那边还有不少亮点,而这座大门明显已经很久没有修缮了。
米迪对我说,他在哈瓦那生活了那么久,却从未踏足此地,这里的同胞早已销声匿迹,他也不明白我为何要来到这里。
米迪这么说,我有点不理解。华人街没有华人,这也太古怪了吧?
在唐人街里穿行,此处的建筑大多年深日久,尽管门楣上悬挂着若干镌刻着清晰字迹的匾额,诸如先前目睹的“龙岗总公所”之类的商号招牌,这些字迹显得格外亲切。然而,十分惋惜,当我步入这些店铺,四周冷清寂寥,那些华人究竟流落何方了呢?
米迪跟我讲过,他听祖辈们提起过,十九世纪中期,许多中国人来到此地谋生,或开店,或打工,生意十分兴隆,街道热闹非凡,但到了1960年,卡斯特罗掌权,全国商铺被政府接管,那些属于华人的店铺也纳入国有体系,由官方管理,若想继续在此定居,中国人只能充当雇员,为政府工作自那个时间点起,古巴的经济逐渐衰落,许多中国人无法继续留在这里,所有物资均由国家统一调配,一切依照计划经济模式运作,使得中国人在当地根本无法维持生计,于是中国人纷纷离去,由此造成这条华人聚集的街道变得十分冷清。
米迪的话让我获益匪浅。我原本还期待在此品尝到正宗的华式风味菜肴,现在看来这个愿望落空了。目睹眼前人烟稀少的景象,心中不禁泛起一丝伤感。这个自称社会主义的国家,竟然不允许华商在此经营,由此可以推断当地经济状况相当不景气。
我在海上工作已经十多年了,足迹遍布九十多个国家。我原本觉得,只要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一定有华商在当地经营。然而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古巴目前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已经所剩无几。据米迪透露,这里目前仍居住着中国人的后代,人数仅有百余人,而且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这么说,古巴已经无法吸引中国人了,这也表明当地的经济状况确实不容乐观。这样的感受,让我感到相当失落。
米迪觉得中国城应该有中国老板,便又领我去了一趟中国城。进入时,一位身穿华服的女子见到我们,会主动问好。我问她是否华裔,她确认是。但当他们端上当地特色菜肴时,我发现这里的食物实在难以下咽,毫无中华风味,也缺少中华气派。
米迪与我共进餐食,我却毫无胃口,结账时,服务人员完全无视菜单标价,强行索要五十美元,我当即表示不满,认为对方在欺诈,绝非华人,也不是正规的华人经营场所,他们只是借华人名义开店,仅会些许中文,便在此地营业。
米迪获知价钱,替我争取更低金额,起初,两位女性曾发生口角,米迪更为强势,毕竟其职业特性使然,性情较为刚烈,于是双方争执一番,最终我只需承担十五元。
遭遇那次骗局之后,我认识到还是应该去正规场所用餐,因此算是忍着饥饿,让米迪陪我逛了一上午,最终由她引荐我去当地一家国际饭店用饭。
未曾料到,在市场低迷时期,那家一度门庭若市的涉外旅馆也变得门可罗雀。我们搭乘升降设备抵达顶层,步入用餐场所时,里面静悄悄的,不见一位食客。服务人员见到我们到来,态度相当友好。不过,当我翻阅菜谱打算下单之际,所选的每道菜品都告缺货。我询问有哪些菜肴时,工作人员回答,仅龙虾保持新鲜,另有西红柿,没有其他食物了。
我询问了工作人员猪肉是否供应,由于在古巴获取猪肉非常困难,原本打算让米迪品尝猪肉,却得知必须提前致电进行预约,才能获得供应。
这家规模宏大的涉外旅店,匮乏各类设施,昔日喧嚣,今日冷清,反差极为显著。实在令人失望,并非我所期望的景象。然而,倒也并非全无好处,此地龙虾价格十分低廉,三只海螯,每只分量足有一斤以上,售价仅五美元出头,还无偿赠送了一道青菜沙拉。两个人享用了,花费不足两百元人民币,确属划算的体验。
在本地居民看来,这笔开销相当于他们整月的工资,然而就我们而言,此地的商品价格确实相当低廉。
不曾预料到,这次外出会收获如此非凡的感受,更未曾料到,这个国家在封锁之下竟显得如此冷清。值得称道的是,当地居民虽然生活拮据,却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实在令人钦佩。此外,这次购物经历也颇为满意,我以10美元聘请了一位女性向导,畅快地体验了一番,从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