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券商研报像下雨一样密集发布,各路机构的风向标也逐渐明朗。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大行还是头部券商,目光都牢牢锁定在半导体和医药这两大板块上。看着“买入”“增持”“强推”这些评级接连不断地砸向相关个股,不禁让人好奇:专业投资者到底看中了什么?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把握这波机会?
采访中,一位上海资深分析师直言:“今年我们团队调研最多的就是芯片设计和创新药企。”她的话其实点出了行业背后的共识——半导体产业链正在迎来国产化提速,下游需求也有回暖迹象。从芯片设计到制造设备,再到核心元器件,每一个环节都有企业被重点覆盖。例如恒玄科技、炬芯科技这样的芯片公司目标价普遍高于现价;晶方科技、中微公司等设备龙头更是被多家机构轮番推荐。
不仅如此,在江浙沪地区的走访中,多位工程师透露,今年不少电子厂订单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20%。虽然还没完全恢复疫情前的火爆,但已经明显感觉到市场在慢慢复苏。这些一线反馈,也给了资本市场更多信心。
再来看医药生物领域。创新与龙头双管齐下成为主旋律。以药明康德为例,不仅获得国投证券、中信证券一致“买入”评级,而且目标价几乎不约而同指向95.6元。一名北京医院医生表示:“现在国家鼓励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对患者来说选择面广了不少。”天坛生物、安图生物等企业也因为产品刚需属性和政策红利,被视作长期优质资产。
有意思的是,除了上述两条主线,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同样备受关注。不少IT服务、软件以及高端装备企业频繁登上推荐名单,比如朗新集团、恒生电子,还有华工科技、海天精工等激光设备及数控机床制造商。在深圳一家自动化展会上,有参展观众坦言:“中国制造业升级速度快得让人吃惊,现在连小型民营厂都开始用智能机器人。”
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我们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做?首先要清楚,这些赛道之所以能获得青睐,是因为它们兼具政策支持与现实需求。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当行业出现结构性拐点时,总会跑出一批黑马企业。但话说回来,“风口”虽好,也不能盲目跟风。“买股票不是买彩票”,要学会分辨哪些是真正有技术、有壁垒、有市场空间的公司,而不是只看短期热度。此外,还可以多关注各地出台的新政动态,比如支持本土半导体或医疗创新的小额补贴计划,这类信息往往藏着未来增长密码。
如果你手里已经持有相关板块,可以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适当配置。如果还没布局,也别急着追高,可以利用每次调整机会分批建仓。当然,无论何时,都建议大家理性判断,多做功课、不轻信小道消息才是王道!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面对当前热门赛道,你认为哪些因素才是真正决定未来赢家的关键?对于机构扎堆推荐,你又怎么看呢?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IGC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