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各位爷,先别忙着划走。
丁俊晖和格雷斯这局球,我知道你们都等着我唠。
赢了,是赢了,但这过程看得我呀,心率愣是给我干出了一套电子舞曲的节奏。
你说这卫冕冠军的首秀,本该是手起刀落,干净利落,结果呢?
硬生生打成了一场“前任”重逢的尴尬戏码,全程透着一股子“哥们儿我今天就跟你耗上了”的劲儿。
有时候我就琢磨,丁俊晖的手机通讯录里八成没存大卫·格雷斯这号人,但他心里头那本小黑账上,肯定给这哥们留了个专座。
为啥?
咱得把日历往前翻翻,回到2020年斯诺克英锦赛那会儿。
就是这把“神经刀”,在第二轮用一场6-5的绝杀,直接把丁俊晖送回了家。
那场球,输得叫一个憋屈,丁俊晖领先了大半场,最后眼睁睁看着人家翻了盘。
这就像你辛辛苦苦考了99分,结果发现隔壁桌抄你卷子的同学,因为最后一道蒙对了,考了100。
你说气不气?
所以今晚这球,压根就不是什么普通的资格赛,这分明是一场时隔多年的复仇局,一场心理上的“除鬼”仪式。
丁俊晖要过的,不止是格雷斯这道坎,更是三年前那个被逆转的心魔。
你看格雷斯那打法,纯粹的光脚不怕穿鞋的。
他心里门儿清,跟你丁主任玩细腻,玩防守,那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嘛。
所以他战术特纯粹:逮着机会就玩命抡远台,没机会创造机会也得抡。
这种打法,说难听点就是搅屎棍,专门在你顺风顺水的时候,往你引擎里掺沙子,让你浑身难受。
这就是卫冕冠军的宿命。
所有人都默认你应该赢,赢得轻松,赢得漂亮。
这“应该”二字,比千斤顶还沉。
它会让你在出杆的瞬间,多那么零点一秒的犹豫;会让你的母球走位,差那么一颗球的距离。
丁俊晖早已经不是那个一飞冲天、脸上写着“天才”二字的少年了,他是在这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泥潭里,真刀真枪滚出来的老炮。
你看他今天在场上,即便失误,即便被对手拖进乱战,脸上也瞧不出太多波澜。
那种平静,不是装的,是输过、赢过、捧起过奖杯、也跌落过谷底之后,刻进骨子里的一种从容。
他知道,这种“搅局者”,你越急,他越来劲。
得慢慢跟他磨,像个老练的猎人,等着他自己把子弹打光。
视线从丁俊晖这张桌子挪开,隔壁那两场“自家人的战斗”就有意思了,简直是中国斯诺克未来的两个发展方向在掰手腕。
王雨晨对上斯佳辉,一个是把防守做得跟绣花一样细致的“磨教教主”,另一个是恨不得一杆把球台捅穿的“小钢炮”。
这不就是矛与盾的对决么?
斯佳辉这小伙子,天赋肉眼可见,但有时候打球容易上头,激情来了,准度就飞了。
王雨晨就像个精明的会计,不求一杆制胜,但账算得贼精,就等着你冲动消费,然后把烂摊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再看吴宜泽和吕昊天这场。
这俩人,最近状态都热得发烫。
吴宜泽打球跟开了1.5倍速似的,节奏飞快,颇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意思,进攻欲望极强。
吕昊天呢,则像是棋盘对面的老僧,不急不躁,把节奏牢牢攥在手里,让你有力也使不出来。
这俩人的对决,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极致碰撞,也是中国斯诺克中生代与新生代力量的一次硬碰硬。
看着他们,你会觉得,我们不再是那个只有丁俊晖一个人孤零零扛着大旗的时代了。
我们身后,是一个军团。
说到底,一场斯诺克国际锦标赛资格赛,7个中国选手同晚出战,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我们的厚度起来了。
这背后是多少年的青训投入,多少小球员日复一日的埋头苦练。
赢了,我们一起狂;输了,我们也输得起。
因为我们知道,这拨人下去了,后面还有一拨人顶上来。
比赛结束了,丁俊晖有惊无险地迈过了第一道坎,卫冕之路才算正式鸣枪。
但他今晚的表现,说实话,离“王者归来”还差着点意思。
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开着一辆偶尔会熄火的老爷车,一路磕磕绊绊,总算是到了目的地。
这不仅仅是一场胜利,更像是一次自我提醒:江湖险恶,即便你是卫冕冠军,也得步步为营。
行了,我也叨叨得差不多了。
最后把问题抛给你们,丁俊晖这场“拧巴”的胜利,你们觉得是状态慢热,还是已经暴露了隐患?
还有咱们这几位小将,你们更看好谁能在这届国锦赛上,给我们整个大活儿?
评论区交给你了,我倒杯茶,等着听各位高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