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比台风更频繁席卷南海的,是菲律宾公务船的“突袭”?不打招呼就闯进铁线礁海域,一头扎进中国海警的警戒线,再加个“安东尼奥·卢纳”号导弹护卫舰撑腰。若不是现场视频一帧帧拍着,他们还真敢说自己是迷路进来的无辜渔船。
警报响了,速度飙起来,菲船横穿中国公务船船头,像在海面上玩命赌气。这戏码太熟了,每隔几个月就上演一次,这次甚至连船上的建材都提前列好清单了。进来不是来钓鱼,是来盖房子的?
中国海警的水炮——没子弹,没击沉,只是白白一道幕墙,分割着界限。可菲律宾转头就拍段“受害”小视频,剪接得像好莱坞灾难片外加委屈控诉,一口咬定中方“袭击”,系数热搜。
美国,这位“隔岸观火”的老搭档,不等等菲总统喘口气,直接国务院新秀皮戈特出来喊:“不许中国反击菲律宾,否则动武。”话音未落,南海舆论瞬间炸锅。到底是担忧还是兴奋不得而知,反正各种“美军开战”爆料又多了几十万条。
美方甩出的那本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是冷战产物,公章泛黄,签的时候菲律宾自己都没说过南海主权。可如今倒好,这纸条约摇身一变,成了美国介入南海的金牌通行证。书上明明白白写着,真要动手得美国国会通过,可是谁在乎流程呢?喊话最重要,气氛组必须先到位。
在南海边上算账,有趣得很。菲方把公务船、护卫舰和美方威胁搅得天翻地覆,把国内贪腐、马科斯家族风暴转瞬间变成一滩死水——舆论全红了眼,谁还盯着总统府的漏洞?热搜里没几个人记得洪灾和官员丑闻,都在为所谓主权呐喊。
有人问,菲律宾真敢动真格吗?底气顶多两层:一是能蹭美国靠山,二是挟群众转移矛盾。只是美国承诺,听起来和赌场许诺中奖池一样动听——可信度?你懂的。历史上,菲律宾被抛下的例子数不过来。马科斯父子更清楚,真惹中国翻脸,吃亏的永远还是自己。而美国的“动武”,总是出现在消息头条,现实里变成“演训”“海空巡航”“新基地挂牌”和航母晃悠。
中国这头,没掉进骂战、没玩激化矛盾那一套。有录像、有坐标、有清单——证据全都摆台面。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话掷地有声:责任明明白白,是谁挑事一清二楚。这背后是哪国搅局也不避讳,干脆利索地揭破美国“和平卫士”的画皮。
军演一波接一波,实战化,体系化,不呼吁战争,却悍然表明:有能力守卫主权。这不是示威,是“你来多少,我有准备”。
至于“南海要不要打起来”?最戏谑的答案可能就是,美国不会真拼命。它想的只是如何拽住中国脚踝,让菲律宾去消耗中国的耐心和物资,自己只要嗓门大,无须真流血。不就是反复老一套,“搅局、发声、占便宜”,时机成熟拍拍屁股走人。菲律宾想靠美国赢,最终多半只会沦为棋盘上的一颗弃子。
现在,南沙铁线礁的海面静得让人犯困。前一天还剑拔弩张,今天就像被风吹散的鱼市,什么烟火气都没了。可真正的剧目,是关于未来谁能在南海说话——这场戏没有结局,只有一幕接一幕的新桥段。
美国扔老掉牙的防御条约,为自己加戏,却早就是东南亚杯中之物。中国则一边把话说绝,一边持续和东盟谈“南海行为准则”,说穿了,是想关起门来不让外人插足。
历史还在车轮里打转。这一边,美国霸权旧思维拉不动新格局,那一边,中国严阵以待,只求对话。菲律宾在两者中间左右横跳,铁了心要演得像个“可怜受害者”,可惜观众越来越难骗。
水炮终究比子弹文明得多。可视频里的冲突、外交部的铁证、杜撰出来的舆情,让所有人都再难心平气和。和平的海面下,还有哪只看不见的手,在不断搅动暗流?每个局中人,都在揣着一只算盘,盘算着自己的得与失。剩下的,只能听海风里咸涩的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