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票房冲到34亿却渐渐淡出喜剧圈,瘦成闪电反而让她失了老本行?
一想到贾玲,脑子里就会蹦出那张圆圆的笑脸——哦不对,现在已经不是了,她现在是尖下巴+高颧骨版。变化之大,就像你邻居家那只胖橘猫突然练成了猎豹,第一眼还真有点认不出来。
她最早混北京的时候,可不是电影咖,而是地道的相声小品演员。2000年考进中戏相声班,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还得姐姐出去打工补贴学费。毕业后在北京租地下室、吃泡面,这段日子她自己都说过“比减肥还难熬”。然后2004年拜冯巩为师——哎我差点写成冯骥才,不对,是冯巩!这一拜算是走上正轨,师父手把手教捧逗技巧,她从后台跑龙套一路熬到台前亮相。
2010年的春晚,《大话捧逗》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自嘲式幽默的胖姑娘。从那以后,她几乎每年春晚都有露脸,小品里的肢体包袱简直就是天然喜感来源。有一年她和白凯南搭档时,一个夸张动作直接把现场笑场拉满。这种风格,在当时没人能替代。
后来到了2016年,她干脆成立“大碗娱乐”,拉来张小斐、许君聪等人一起拍短剧、做喜剧节目,那几年公司氛围据说像个大家庭。但很快节奏变了——2021年的《你好,李焕英》,票房冲到约50多亿(准确数字好像是54亿),一举封神。当时她还立flag:破30亿就减肥100斤,本来大家以为只是段子……结果人家真减,而且玩得更狠,为2024年的《热辣滚烫》先增肥到210斤,再狂甩下来出演拳击少女角色,这操作网友都看傻:这是真命换啊!
《热辣滚烫》最后拿下约34亿票房,但争议也来了,有人觉得剧情简单,全靠“贾玲减肥”噱头撑着,还有重复训练镜头看得疲劳。不过话又说回来,你要找深度剪辑去看动画片啊,比如哪吒魔童啥的,这片就是走情绪路线嘛。但问题在于——瘦身后的贾玲形象完全变样,以前综艺爱找她,因为站在那里就有笑点;现在瘦成一道闪电,多了一份偶像包袱,上镜前会提醒摄影师“拍好看点”,这在圈内其实挺正常,但观众感受不同,就觉得少了股亲切劲儿。
于是奇怪现象出现:春晚没再见到她(连续两年缺席),综艺邀约也减少,高奢品牌倒是纷纷找上门,比如Prada在2024年官宣代言,让她穿着黑西装去巴黎奥运开幕式,还跟马龙、李现同框喝酒聊天。这画面,说实话挺酷,但离过去那个舞台上的搞笑女神确实远了一截。有网友调侃:“以前你是在我们客厅电视机里,现在是在杂志封面上。”这种落差,不是谁都能适应的。
有人提起吴君如,当初也是因为减重,从周星驰电影里的搞怪担当慢慢转型别的领域;贾玲多少有些类似,只不过方向更偏向导演和制作。《转念花开》(原名《光明之战》)就是例子之一——反传销题材,她演一个误入传销八年的家庭主妇单媛,然后逆袭成为反传销战士。这部戏今年5月底青岛开机,两个月杀青,据说杨紫演反派,还有张小斐助阵。这阵容听起来就够热闹,不过定档还悬着,大概率瞄准春节档吧?万达影视推介会上只说“制作中”。哦对,我刚才差点写错时间,以为杀青是在9月,其实8月21号就收工啦。
期间还有个插曲,今年夏天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视频里,她状态特别轻盈,比之前更瘦,可到了8月之后又明显回弹体重,据本人承认已经140多斤,“魂没换,就是肉回来了”。这个坦率发言倒挺圈粉,因为很多明星不会主动讲这些真实情况。不过…娱乐圈可不是健身打卡群,你形象一变,就意味着赛道可能要重新规划,人气随之波动也是常事儿啦~
至于冯巩,他一直被认为是真心栽培徒弟的人,从当初教技巧,到公开夸赞贾玲天分,再到生日聚会上亲密合影,都能看到他们关系不错。但外界总免不了感慨:“用苦良心白费了吗?”毕竟徒弟已经彻底转向电影领域,很少再碰相声和小品舞台。不过这种事,也不能简单用可惜或遗憾去定义,人各有志嘛。而且,大碗娱乐去年底调整业务,不做艺人经纪后,公司全资归属贾玲本人,看起来未来还是会专注内容创作,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坊间甚至有人半开玩笑地聊过,如果哪天贾玲突然复胖回归舞台,那可能比新片上映还轰动。“毕竟我们怀念的是那个‘自带BGM’的大碗老板娘。”真假谁知道呢,茶余饭后大家就爱这样讲,你信不信随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