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突然间多了好多“负债小能手”?
有时候回头想一想,自己也没干啥大事,但就是稀里糊涂地刷着信用卡、点开网贷APP,走着走着,就站到了债务的泥潭里,这到底是谁挖的坑?
这事啊,我得慢慢捋一捋。
你还记得你的第一张信用卡吗?
我还记得那是上学时候,满校园招募的招商银行信用卡,额度不高,也就三千出头。
说真的,那会儿纯粹是图个新鲜,哪能真靠这张卡养活自己?
它就是个羊毛机,我刷个奶茶,买点外卖,凑个优惠,薅薅银行的小羊腿,也没想过会有一天,欠款压得自己喘不上气。
但人生的剧情总禁不起翻新,等我开始工作了——第二张卡才是真正的“大魔王”。
浦发信用卡,额度也不高,但工资更捉急,2000块。
想象一下,当你拿到工资,还得交房租,买床垫,还得吃饭喝水,剩下啥?
手里的卡成了救命稻草。
第一次信用卡分期,是换了工作要租房买床,想想,好家伙,这卡也不算很大,欠两三千,感觉随手刷,随时补,有啥难还的?
但现实就是,日复一日,工资不涨,花销冒泡,债务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转眼间,银行的卡越办越多,中信、光大、工行、农行、建行,摆满钱包,看着花样百出的额度提升信息,心里还有点小美滋滋,觉得自己“资质不错”,殊不知这是银行在悄悄给你套上几个圈。
刷卡越来越顺手,欠款数字一年翻一倍。
说白了,这和买彩票差不多,你越玩越觉得能赢,其实结果早就写好了。
一个月工资,又分期又还款,怎么也填不平那个窟窿。
人的欲望,像是APP里的“额度提升”,点开一次就多想借一点。
说来也好笑,第一个网贷,就是小米借呗。
那时候心想“反正能还,不怕”,借一点点,还真就像薯片一样,打开了就停不下来。
你家是真缺钱吗?
不一定。
大多时候是觉得“还能撑,能扛”,结果是每一次借钱、每一次分期,到头来都变成了新的负担。
你信吗?很多人都能列举出五六个借贷渠道,说得头头是道,真到还款日,统统抓瞎。
当年大学时候还以为羊毛党都能薅到老,谁知道最后变成被银行薅的韭菜。
这过程有点像温水煮青蛙,每天一小步,没啥感觉,等真回头,发现“咦,怎么这锅水已经烫得自己跳不起来了?”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明明没什么大事发生,负债就像空气,悄悄地,把你的生活裹得喘不过气。
其实大家都想上岸,都幻想着结清债务的一天,梦想着有一天可以拍拍桌子对信用卡说“爷不玩了”,但现实是,只要手上有负债,收入一般,生活都跟打怪升级一样,越到后面,怪越大,装备不涨,还容易掉血。
为什么呢?
信用卡分期又要手续费,网贷利率吓死人。
很多人还以为自己很聪明,用一张卡还另一张卡,结果呢?手续费照算,利息照收,银行跟你客气啥?
有时候为了借钱,能干出许多“面子工程”,不是去陪小伙伴吃顿饭,就是不情愿地买个小礼物,又额外掏了冤枉钱。
细算起来,这些钱,早都被那些五花八门的利息、手续费、服务费霍霍干净了。
你说,这事怪谁?
我反思了半天,其实怪的不是谁,是自己那个“随性”“能撑”的大脑,谁让我们总以为“下个月一定能好起来”,“工资涨一点就能还清”,总活在下个月的幻想里,现实是,卡账单每月都能让人窒息。
其实银行和网贷平台早就摸透了人类的弱点,精明得很,每天短信提醒你,“额度有提升,要不要申请?”
你心里一咯噔,“不试试可惜了”,结果点进去,利率比你家水管漏水还快。
还有那些“免息分期”“首月不还”,听着像天上掉馅饼,实际掉下来的是债务大坑。
你想买新手机?购物网站分期一招,三年不用全款,只要每月还一点,首月零利息。
说得真好听,实际三年之后,利息比手机还贵一大截。
最尴尬的是,早期你可能还有点小精打细算,能算出来被宰了多少,后来债务累积到一定程度,账单多到看不清,只能捂着脑壳头痛。
人算不如天算,每次一到还款日,手机上的短信一齐响起,银行、网贷、还有不知道哪家的催款电话,“尊敬的用户,您的还款已到期”,这崩溃感,谁懂?
话说回来,谁不是一边后悔一边继续借?
你明知道每月收入跟不上月月还款,但你就是忍不住。
有点像学车的人,紧张的时候脚总踩错刹车油门——明知道不能冲动,还是会多给两脚油。
网贷的利息,那才是真刀真枪地扎心,有时候算一笔账,借一千,到手还不到,一年后要还一千五,哪怕还得起,这钱也不是白花的,银行都快乐得炸了。
欠了那么多钱,剩下的就是“如何续命”。
有些朋友会想办法“以卡养卡”,其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没啥新鲜,分期手续费全都算到你头上,你敢拖一天,利息比你的工资都高。
那些网贷APP,更新速度赶超短视频平台,推送诱人的活动,让你觉得不借都对不住自己。
回到最开始,想想自己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负债人,不是一天两天就栽进去的,而是被“能还得起、借一点没事”,这样的小念头,慢慢拉下的。
最讽刺的是,很多人一边负债,一边消费,还能“佛系面对”,说不上焦虑,只是心里默默骂自己几句。
现实版的“消费主义死循环”就是你拼了命赚工资,有一大部分都奉献给银行和网贷公司,剩下的钱,还得想怎么活下去。
现在的“上岸”群体越来越多了,网上动不动就有人喊着“负债十万,急需转正”。
其实等到真的还完债,回头看看失去的几年,好像什么都没留下,唯有银行卡和各种还款记录,陪着你度过灰蒙蒙的清晨和夜晚。
说到底,负债这事儿,到底是个人缘故,还是社会风气?
你可以说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但真相也藏在每一次“还能撑一下就好”的侥幸心理里。
有些账单不是你愿意的,但大多数却是“自愿加戏”,等到实在扛不住了,只能琢磨怎么逃离这个循环。
有人说,破局只能靠大幅度收入提升,或者一刀切地断掉所有非必要消费。
但实际操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谁家能说忍住不花钱就真的能逆袭?
负债人的内心独白,大概就是“明明什么都没买,却永远有账单在等着还”。
作为过来人,我想说一句,信用卡可以有,但别想着信用卡能让你跨越阶级,银行想养肥你再割韭菜,其实只差你一个确认按钮。
网贷能不碰就别碰,别信“低利息、首月免息”这些话,每一分利息都有可能变成无底洞。
心头那种“早知道就不办卡”的后悔,其实每个月都会来一次。
讲真,负债上岸的路可能没有想象那么容易,但只要开始控制消费,认认真真计划还款,总归能熬过去。
但如果你压根就没想还,只想着“怎么再撸一笔”,负债只会越积越厚。
你身边有“负债小能手”吗?
或者你自己也曾陷入过?
来聊聊你的故事吧,说不定一觉醒来,债务也能像早上的雾气,慢慢消散呢。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