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沙地带的局势又一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以色列国防军8月21日公布的消息,哈马斯武装在汗尤尼斯地区发动了一次非常罕见的大规模突袭行动。
有18名哈马斯成员借助地下隧道偷偷摸摸地渗透进去,采取几乎像自杀般的冲锋方式,直冲以色列“安全区”的核心地带,最终导致10人丧生,以色列这边有3名士兵受了伤。
就在全世界都盯着以色列筹划彻底控制加沙城的行动时,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也无疑是对内塔尼亚胡那硬派政策的狠狠回应。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半岛电视台这些权威媒体一到现场就第一时间报道的热火朝天。8月的中东新闻版块,又被这场“隧道风暴”刷遍了屏幕。
冲突升级,汗尤尼斯突袭震撼外界
汗尤尼斯,这个加沙南边的小城,向来是巴以冲突的重灾区。以色列方面多次宣称自己已经彻底摧毁了那片区域的哈马斯地下网络,还安排了全天候的无人机巡逻和大量兵力严密看守。就在这个月中旬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以色列的国防部发言人还直言不讳地说,“汗尤尼斯已变成一道无法逾越的安全屏障”。
不过,8月21日早上9点的事,前头那些套路都被打脸了。十八个哈马斯的武装分子,趁着几十米深的地下通道悄悄 infiltrate,手拿机枪、火箭弹,突然出现在以色列军营后面。现场的视频一放,打仗那瞬间,爆炸声和连续不断的枪声搞得满天飞,以色列兵士应急反应也不够快,场面一度乱成一锅粥。
以色列军队立即调动空中支援,拼尽全力展开反击。根据以色列国防军公布的消息,最终有10名哈马斯的成员在撤退过程中被击毙,另外还有8人成功撤回地下隐藏点。以方则有3人受伤,其中有1人伤势相当严重。
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表示,这次突袭虽然被挡住了,但也暴露出以军“安全区”防护体系的一些漏洞。英国《卫报》点评说,“以色列对汗尤尼斯的绝对安全保证,突然间一夜之间就被彻底打破了。”
战术突变,哈马斯背水一战
哈马斯这回选择了一次大规模集中兵力正面冲击,明显不同于以往那种零星的2到5人袭扰。权威的《耶路撒冷邮报》分析说,哈马斯多年来一直用游击战术,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兵力,避免硬碰硬的直接冲突。而这次的突袭呢,18个人“同步潜入、分段发起攻击”,这也反映出哈马斯战术上的升级,同时带点冒险的意味。
路透社引述义军情报官员的话说,这种突袭对哈马斯来说啊,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操作,既可能打乱以军的部署,也可能让自己伤亡惨重。哈马斯的卡萨姆旅在行动一结束就立即宣布“成功对以军展开了自杀式爆炸攻击”,但以色列官方嘛,否认有人牺牲,强调只有三个人受了点伤。
在哈马斯看来呀,这次行动不仅是个反击,简直就是个“存在宣言”。《纽约时报》的评论里提到,哈马斯通过这些突袭,想表明自己还拥有渗透和打击的本事,不让自己被边缘化。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中东的观察者都觉得,这次突袭更像是向内塔尼亚胡那个“铁腕计划”当面说“不”。
“铁腕计划”碰壁,危机蔓延加沙
在8月21日这天,内塔尼亚胡刚刚宣布了一项新的“全面接管加沙城”的方案,特别强调“就算哈马斯同意停火,以色列也要彻底清除他们在加沙的势力”。这份计划的重点就是靠军事猛烈打击,逐步蚕食占领,最终由以色列全权掌控加沙的行政和安全事务。
可是哈马斯的突袭让以色列军队“无懈可击”的名声受到冲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强硬打击政策开始提出疑问。德国、法国、欧盟等23个国家已经联名表达了反对意见,反对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德国也宣布暂停梅卡瓦主战坦克的发动机供应,法国则暂停了让以色列参与“地平线欧洲”科研项目的计划。
8月15日,澳大利亚正式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一下子把全球认可国家的数量搞到138个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也没闲着,直接通过了个决议,要求对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区的所作所为展开战争罪调查。这事儿可不小呀,国际社会的关注度可升了不少。
在多方面压力的作用下,加沙地带的人道危机越来越严峻了。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8月的最新数据,受冲突影响,超过70%的加沙居民都遇到吃饭难的问题,医疗体系几乎快崩溃了。加沙的卫生部门还公开表示,现在的情况已经“超出了种族灭绝的范围”。虽然以色列在南部设立了救援物资发放点,但救援物资的分配太不均衡,要说一分多,九分少,差别大得很。
停火博弈,谈判桌上的角力
短兵相接背后,藏着一场缠绵复杂的谈判战。8月18日,哈马斯正式表态,愿意接受由多国调解人提出的停火方案。这份方案包含了60天的临时休战,以及一份指引全面停火的路线图。卡塔尔外交部的发言人安萨里说,最新的方案跟美国中东事务特使提出的几乎一样,除了停火时间之外,还涉及人员交换这块。
按照这个方案,哈马斯会放出10名被扣的以色列人还有18具遗体,换回以色列方面释放的巴勒斯坦囚犯。以色列在内塔尼亚胡的带领下,也同时发出信号,准备重新开启谈判,希望尽快让所有被扣押的人都平安归来,争取早日结束这场纷争。
这事儿还没那么简单。好几家媒体都报,虽然以色列在外交层面露出想谈判的意思,但实际军事行动一点也没收敛。以军的坦克和无人机依旧在加沙边上严阵以待,“全面接管”这个计划也是一环接一环地往前推进。哈马斯则靠着突袭和游击战不停地展现出自己的存在感,局势变得挺复杂。
内部分裂,巴勒斯坦抗争困境
因为巴勒斯坦内部有不少矛盾和分歧,导致他们难以形成一个统一对抗以色列的力量。法塔赫和哈马斯之间那点恩怨老是没消除,西岸地区的控制权一直在法塔赫手里,而阿巴斯的政府对加沙的事态一直保持低调,不怎么出声。外界普遍觉得,哈马斯采取“孤军作战”的策略,反映出巴勒斯坦内部整合上的难题。就像半岛电视台的一位评论员说的那样,“没有统一战线,任何抵抗都注定走得很艰难”。
虽然如此,哈马斯依然靠着那种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以及广大底层群众的鼎力支持,才能坚持下来,保持着持续抵抗的能量。到了2025年8月,几份调研报告都显示,哈马斯在加沙地区的影响力还挺稳,不过呢,短时间之内要想突破外部封锁和内部孤立这两大难题,估计挺难的。
未来博弈,战局何去何从?
内塔尼亚胡政府已经把“接管加沙城”这事提到日程上了,坦克和装甲车都在加沙边界排兵布阵了。而哈马斯嘛,靠着突袭和游击战不断展示着那种“打不死”的韧性。美国国务院在8月20日最新发布的报告里说,就算以色列在局部战斗中取得了一些战果,要想彻底掌控加沙,可还得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和时间,不是这么容易搞定的。
以色列那铁腕手段呀,压得加沙地区的人道局势越来越紧,也让它们的外交空间持续缩减。最新的数据显示,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越来越多,比如在8月中旬,澳大利亚也正式加入了,这一下子让国际舆论的压力一下子就大了不少。联合国安理会也多次对此事展开讨论,都在呼吁以色列遵守国际人道法的相关规定。
在加沙地带,物资匮乏、医疗体系崩溃、老百姓四处流离成为常态。好多国际组织都在提醒,要是局势不见好转,加沙可能会变成“抵抗运动的新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