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费率高不高?把“费率”放进替代率和退休年限里看清真相

 120    |      2025-08-27 18:48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24%的计缴费就觉得高。

相比美国12.4%、日本18.3%、法国15.45%,数字确实靠前。

但养老保险不是只有费率一个维度。

还有退休金替代率(退休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和退休后要领取多久这两件大事。

举个简单算术:想要替代率从30%升到60%,缴费几乎得翻倍。

再看退休年龄差异:工作35年、退休15年和工作40年、退休10年,想要同样的替代率,后者需要的缴费率明显更低。

也就是说,年轻人多工作几年,整个系统的压力就能大幅下降。

中国的特点很明确:高缴费率、相对高的替代率、退休年龄偏低。

OECD 数据显示,中国城镇职工替代率男性约68%、女性约54%,在国际上并不低。

用常见的养老金公式代入一个拿社平工资、工作35年的人,大致能算出接近60%的替代率——这也是为何要收更高费率的原因。

历史原因很关键:建国初期设定的高替代目标和较低退休年龄,那个时候人均寿命远低于今天。

寿命大幅提高但制度长期未调整,结果就是现在“老付多、领得多、退休早”的格局把负担压在现役职工和用人单位上。

那应该怎么改?

方向很明确:适度延迟退休年龄、适度降低替代率、优化缴费结构,这三条组拳比单纯抨击费率更现实。

如果退休年龄普遍延后5年,理论上计费率可以降一大截,同时保持基本养老金的保障性。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群体问题不同。

城镇职工可以朝“少缴一点、晚领一点、待遇更平衡”的方向走;

而城乡居民那头,替代率目前偏低,急需提升保障水平,可能需要适度提高缴费或增加财政补贴。

一句话总结:单看费率容易误判;把费率、替代率和退休年限放在一看,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收费高,也才能找到可行的改革路径。

#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