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二战期间,日军里有这样一个“异类”——没到将官军衔,却能左右整个日本对外战争的走向。有些仗,就是按照他的奇思妙想去打;有些命令,无数士兵、将领都不得不听从。他策划的战役,成千上万的中国百姓、盟军战俘因此丧命。他就是被称为“昭和豺狼”的辻政信,一个人能把一整个战争时代搅得天翻地覆?他最后的下场又是怎样?今天,我们就扒一扒这位让盟军恨得牙痒又让日军头疼的超级参谋,不信你不服。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伺候的,并不是老板娘,而是日本陆军的参谋。为什么?表面上他们不过中佐、大佐,官衔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他们说起话来,比元帅还横。作战会议上,一个辻政信敢指着高级将领鼻子开炮,将官也只能当没听见。当时日本军队的特殊制度,让参谋们不归末位长官管,直接听命于更高层——你可以想象成公司里一个小主管,能越过总经理直接听董事长的。“昭和三大参谋”:石原莞尔、辻政信、濑岛龙三。别人一个个都算传奇,他辻政信,偏偏成了人见人恨的刺头。可你别以为大家只在背后骂他,事实上,因为太有能耐、太狠、太懂人心,他偏偏就是红极一时。这事儿,是不是有点意思?可你知道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吗?我们慢慢往下聊。
要说日本二战时的各种参谋,单论学历出身,辻政信还真拿得出手。他家穷,在社会最低层,靠着“不眠不休”的努力,一路拼进陆军大学,还拿奖刀。成绩不是靠天分,是靠逼命的劲头。书读得头等好,可交朋友却不行——这点连山本五十六这样的大佬,也连年日记里瘆得他发慌。军中同事见他就冷着脸,没人真心服气,偏偏他手里的权力比不少将军还重。中国战场上,他先后跟着东条英机,后来又投奔偶像石原莞尔,对中国、对整个东北战争的研究那是门儿清。但石原主张稳扎稳打蚕食中国,他却四处煽风点火,要把战争搞大。你说是他忘恩负义,还是自以为是?日本官方这边还在吵,他已经着手给关东军设下一连串“大新闻”。老百姓那会儿对军里“参谋”两个字,评价可复杂:一边觉得这帮人太狠,一边也觉得“精气神”够足。
表面上,辻政信疯狂的计划一次次受日本高层支持,风头无两。但所有的胜利都像是泡沫,一碰就碎。1938年东亚风起云涌,日本在中国打得风生水起,自以为“北进派”才是正道。可一到“张鼓峰事件”,日军硬刚苏联,马上就吃苦头。一场诺门坎大战,辻政信“策划有方”,结果日军吃了个空前惨败,投入的“国宝级装备”几乎被打光,部队损失过半。更离谱的是,官方还得掩盖惨败——报告说打了个大胜仗,说白了就是哄自己高兴。这么一闹,指挥官们一个个中枪背锅,被扫地出门。辻政信这个主谋呢?屁事没有,调去另一个部门,还升了官。这波,好像一切归于平静。可是军内外对他反感的声音越来越大,连军官都忍不住私下问:“这人是不是专门来祸害咱们的?”可惜,这份质疑刚刚冒头,又被他的下一波行动扑灭了。
天有不测风云。你以为辻政信的“倒霉技能”只限对付中国和苏联?不——他跑到东南亚,搞出了臭名昭著的“巴丹死亡行军”。78000名盟军战俘,活活被他驱赶、折磨、杀戮。他制定的南方作战计划,日军一次次出奇制胜,连节日都要当作进军时间表,军事“神迹”说来就来。这家伙为了写战术手册,真的下地丈量、计算到“每公里”,连桥怎么炸都算过,拼命到让人怀疑是不是不要命。可让人寒心的,“手段狠毒”五个字,用在他身上一点都不夸张。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走到哪都是大屠杀、血债累累。而辻政信运气好到爆,战后盟军全球通缉,他却在中国“变身”为“座上宾”——你说这事儿讽刺不讽刺?前脚屠杀中国百姓,后脚被国民党当“贵客”。这事为什么会发生?细思极恐。
辻政信在中国得了“特赦”,国民党高层还亲自招待,安排在国防部任职,让他编写各种对付苏联、剿共的战略手册。甚至,东北大战地图都让他重新画。情报、地图、作战预案,“卖点”全被国民党用到极致。可好景不长,他在国内“混”到1948年,悄悄被送回日本。你以为就此太平?没有。他回国躲了几年风头,等盟军宣布“搜索战犯结束”,立刻高调复出,写书、从政、当选议员,甚至为自己潜逃经历出传记,还成了畅销作家,继续在日本政坛横行霸道。但辻政信并不满足,他手痒胆大,主动卷入了风云未定的印度支那,用“调查员”的名义追寻所谓遗失的日军黄金。那时候的日本社会,因为经济困顿、压力大、对二战历史反思不足,对于这样一类战犯反而出了一种奇异的“崇拜”,也与自身当时的历史观念密不可分。各方分歧越来越大,历史的迷雾越来越浓——受害国家痛恨他,日本本土却有不少粉丝为他叫好。多吊诡的一幕。
有人说,辻政信就是日本陆军的“灾星”。不论是对中国百姓还是对日军战友,走到哪,哪倒霉。官方大佬一个接一个被他拉下水,自己却能安全着陆,这算不算本事?用现在话说,他就是活脱脱的“厚脸皮学大师”。别看国民党把他当座上宾,好像请高人指点江山一样了不起,实际上这叫“请神容易送神难”。他花样百出地卖自己那点“军事套路”,着实没帮国军赢下啥清白仗,倒是给自己添了不少“保命符”。你说,国民党接纳一个对中国伤害最大的日本刽子手,还专门给他金饭碗,是不是颠了天了?难怪后来自己也一败涂地,被耍得团团转。这辻政信啊,历史里的反面教材——明明嘴上说“有本事”,实际就会挑事。最后落到研究组的下场,也算活该。你看他后期混得再风生水起,金都没淘到,倒把自己丢进了老挝枪口下。玩火者,终自焚。
既然像辻政信这样臭名昭著的人,二战后居然还能在中国、在日本官运亨通、政坛畅行,连书都成了畅销榜头名,那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本事够狠、够“嘴皮子”,历史账单就能随便揭过?有网友说,国民党收留辻政信是“用人唯才”,也有人觉得这是“饮鸩止渴”,“请敌入室”。从中国人的角度看,这样的“合作”,你支持吗?如果换成当下,你觉得是不是也有人愿意把历史罪行“变现”当成政治资本?你怎么看?评论区见——你是“能力至上派”,还是“正义不能妥协派”?一起来聊聊,这个世界该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