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四百亿却驾驶二十万车辆,这位“隐形巨富”拥有八亿用户

 152    |      2025-11-20 15:25

那只企鹅头像每天都吸引着无数人点击,信息就这样传出去了,谁会在意背后代码是谁写的,只要能用上就行。提到张志东,腾讯的联合创始人,这个名字不算广为人知,认识的人少,看到过照片的人更少。

马化腾这个名字,大家都熟悉,新闻里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那年代,他算得上是最响亮的企业家之一。

张志东倒是没有太多露脸的场合,平时在公司食堂吃饭,身边走过去的员工都认不出他。他也会坐地铁上下班,开着那辆二十万左右的大众宝来,好些年都没有换过。每天早上七点起床赶到工位,开着电脑开始敲代码,也不爱多说一句话。

他和马化腾是深圳大学的老同学,都属于那种沉默寡言的理科男,他爸是清华毕业,家里整个书香氛围,从小就有点儿书生气,脑袋转得特别快,学着玩起了编程。

别人还在赶作业,他已经开始写小程序了,硕士毕业后就去了某家公司做开发,干了三年,开发的政务系统没人用,客户一句话就得重新搞一遍。

那时他就明白了,技术再厉害,没人用也没啥用,就变成了废铁。这种想法后来也带到了腾讯。

九八年,马化腾找他一起创业,打算搞个即时通讯软件。那会儿谁都不了解这个东西到底能干嘛,张志东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原本准备出国的机票也退了。五个人挤在一间民房里,腾讯就这么起步了。

他们模仿了ICQ,不过在很多细节上又做了调整,几个人天天泡在网吧里,主要就是看别人怎么聊天、打字。之后搞出了OICQ,这玩意儿不过220KB的小程序,用了三个月就吸引了几十万用户,结果服务器直接撑不住,搞得快崩溃了。

张志东在机房里睡了整整一个月,那边AOL还给他发来了律师函,指控他们侵权,不允许用这个名字。张志东早就做好了准备,推出新版本,三个月后QQ正式上线,用户数据都没丢。别人看到的是一只蓝色的企鹅,而他看到的是背后几万行代码紧密衔接的无缝体验。

当QQ用户达到三千万时,公司账面上只剩下一万块,根本没办法发工资,马化腾一直在找投资机会。而张志东带着团队接外包业务,白天负责维护QQ,晚间则帮别人做网站,靠喝咖啡、吃泡面,连续工作四十多个小时也成了家常事,才算熬过去了。

腾讯收到MIH的投资,等公司上市后,一切都变了,QQ变成了中国互联网的象征,张志东依旧如故,早上七点就到公司写代码,带新人,上市那天大家都开香槟庆祝,他还在自己位置调试数据库。

马化腾自己说,像个敲代码的和尚一样,完全没有创业者的那股子气。

公司一上市,团队的伙伴们都变得富裕了,有的买游艇,有的炒股票,但他那辆宝来还是没换,仍然搭地铁。记者问他车的事情,他就笑着说,只要能跑就行。至于办公室嘛,也挺朴素的,一台笔记本,个旧显示器,再加一堆书。

地上还散落着易拉罐,别人写传记时他都推脱了,说让去写马化腾,他自己没什么故事,也没有绯闻,更不爱到处上台演讲。

到了2014年,腾讯的市值已经飙升到两千亿美元,可就在那时候,张志东突然辞职了,没到四十五岁呢。他说技术发展的步伐太快,得让年轻人多上场,他自己则转身当了腾讯学院的老师,专门教新进的员工,传授经验。

跟他们说,写代码之前得先搞清楚用户到底需要啥,技术的作用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是用来炫耀的。

腾讯的产品体系可谓是环环相扣,从QQ到微信,再到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底层技术架构中都能找到他的影子,那个人其实就是那位铺路的高手,很多功能的背后都有他的思路在撑着。

他说技术可不是啥神话,更像是一种纪律,虽然他没上过热搜,也没参演什么综艺,连微博都没开,但八亿人都在用他设计的东西,发的每一条QQ、微信消息,底下可能都藏着他当年写的那些代码。

张志东身家达到百亿,可他依旧住在老旧的小区,早上悠闲地喝豆浆油条。在公司食堂和同事聊天,也没有什么私人飞机,也不搞什么基金会,他最关心的还是系统运行速度快不快,新来的工程师会不会只是调调接口。

有人问张志东什么算成功,他说,做出能帮到别人的东西,晚上还能安心睡觉,那就算达到了。

现如今,创业传奇和营销故事无处不在,但那些真正推动社会前行的人,却少有人见到。他们默默无闻,低头敲着一行又一行的代码,支撑起了整个互联网的根基。

张志东就是这样的人,不喜欢喧哗,不喜欢张扬。八亿中国人能随时联络彼此,这个最平静的人,却完成了最精彩的事情。QQ、微信,这些就是他留给世界的声音。

一个程序员,用一辈子打造出底层逻辑,这比百亿财产还珍贵得多。

马化腾代表了腾讯的远见卓识,而张志东则堪称腾讯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