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数字挺让人感慨的,本田飞度,这台曾经在国内市场响当当的小车,近一个月的全国销量竟然只有23辆。
这个数字,说实话,可能还不如一些城市里某个大型小区的私家车数量多。
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都是不敢相信,毕竟在我们的印象里,飞度可是“神车”一样的存在。
想当年,你要是手握十万块预算去买车,问问身边的老司机,十有八九会给你推荐它。
省油、耐用、空间还大得离谱,二手车市场里更是抢手的“硬通货”。
怎么好端端的,说不行就不行了呢?
这背后其实不是飞度一款车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变革。
咱们先把时间倒退个五六年,那时候的汽车市场格局跟现在完全不一样。
当时,大部分家庭的第一辆车预算都卡在十万块左右。
在这个价位里,你能买到最好的选择,基本就是以本田飞度、大众POLO和丰田致炫为代表的这几款合资品牌小型车。
它们的优点非常突出,就是作为一台家用代步工具,该有的素质都非常扎实。
首先是省油,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每个月的油费是个不小的开销,而这些小车百公里五六个油的表现在当时非常有吸引力。
其次是质量可靠,日本车和德国车的制造工艺在那个年代深入人心,大家普遍认为买这些车开着省心,不用三天两头往修理厂跑。
最后一点也很关键,就是保值率高。
开个三五年,想换车了,卖出去也亏不了多少钱。
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优点,让它们成为了无数中国家庭的入门之选。
可是,时代变了,消费者的需求也跟着变了。
我们来看看今天的情况,简直是天壤之别。
根据最新的销售数据,飞度今年上半年的总销量才两千多台,这还不如它巅峰时期一个月的量。
而它那两位老对手,大众POLO和本田LIFE,情况更糟糕,半年的销量加起来都没超过一千辆,基本上已经在市场里销声匿迹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是不是厂家不肯降价,太傲慢了?
其实恰恰相反,为了挽回销量,这些车企已经把价格压到了极限。
现在去4S店问,一台飞度的裸车价已经从官方指导价的近十万,降到了八万出头,这几乎是“骨折价”了。
但问题是,即便价格这么低,愿意掏钱买单的人却越来越少。
这就说明,问题已经不是出在价格上了,而是这类产品本身,已经跟不上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把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小型燃油车逼到了悬崖边上呢?
答案非常明确,就是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
这场冲击,可以说是从两个方向同时发起的,让小型燃油车腹背受敌,毫无还手之力。
第一个方向,是来自更高级别车型的“降维打击”。
以前我们买飞度,很大一个原因是在十万这个价位,你买不到更好的了。
想买个空间更大、开出去更有面子的紧凑型轿车,比如本田思域、丰田卡罗拉,那至少得花上十二三万。
所以,小型车就成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的“无奈之选”。
但现在,国产新能源车直接把这个规则给打破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亚迪的秦PLUS DM-i,这是一款插电混动轿车,尺寸上比飞度大了一整圈,内部空间更是宽敞得多,但它的起步价,直接定在了八万元以下。
这意味着,你花着和买飞度差不多的钱,甚至更少的钱,就能买到一台空间更大、动力更强、配置更高的A级轿车。
而且,因为是插电混动,它在市区里可以用电行驶,用车成本比纯油车低得多。
除了秦PLUS,还有像比亚迪海豹06 DM-i、吉利银河L6这些车型,也纷纷把价格拉到了八九万的区间。
这些车不仅空间大,在配置上更是把飞度甩开了好几条街。
什么360度全景影像、L2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反应迅速的智能车机大屏,在这些国产新能源车上都是很常见的配置,而飞度的高配车型可能连个倒车影像都需要额外加钱。
面对这样的选择,消费者心里自然有杆秤:同样是花八九万块钱,我为什么不选一台各方面都更优秀、更符合家庭使用场景的车,而去买一台哪哪都需要妥协的小车呢?
第二个方向,是在小型车这个细分领域内部的“精准打击”。
就算有的消费者就想买一台小车,方便在城市里停车、穿梭。
那么在这个需求场景下,纯电动小车又给了燃油小车致命一击。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街上像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五菱宏光MINIEV这样的小电车越来越多。
这些车的价格从三四万到七八万不等,正好覆盖了原来小型燃油车的价格区间。
它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无与伦比的低使用成本。
在城市里上下班代步,路况拥堵,走走停停,这恰恰是燃油车最耗油的时候。
开飞度的话,一个星期加一次油,三百多块钱是跑不掉的。
但如果开的是一台小电车,家里有充电桩的话,一度电几毛钱,充满一次也就十几二十块钱,足够跑上一个星期,一个月下来电费可能都不到一百块。
这个差距对于每天通勤的上班族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电动车在市区的驾驶感受也更好,起步安静又迅速,没有发动机的噪音和抖动,开起来更轻松。
在年轻人看重的颜值和智能化方面,这些国产小电车也做得非常出色,设计新潮,内饰科技感十足。
相比之下,传统的小型燃油车在这些方面就显得过于朴素和落后了。
所以,我们看到飞度如今的困境,其实是一个缩影,它代表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
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消费者购车观念的巨大转变。
在过去,我们买车,更看重的是“工具属性”,要求它皮实耐用、省心省钱。
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产品牌的崛起,大家对汽车的期待已经完全不同了。
现在的消费者,拿着十万块钱,想要的是一台“全能型选手”:空间要足够大,能满足一家人的出行需求;配置要足够丰富,能带来更智能、更便捷的体验;用车成本要足够低,不能给生活带来太大负担。
很显然,以飞度为代表的小型燃油车,受限于自身的平台和成本,已经无法满足这种全方位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了。
它的市场被蚕食,最终走向边缘化,这是一个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并不是说飞度本身是一台不好的车,而是在一个选择更多、产品力更强的时代里,它不再是那个最优的选择了。
这恰恰证明了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自主品牌,才让普通老百姓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更适合自己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