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另有安排,多国一把手将出席九三阅兵,李在明派特使团访华

 70    |      2025-08-21 10:44

前言

当多国元首争相确认出席中国九三阅兵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却高调宣布另有安排,在白宫接待波兰总统。

东南亚六国领导人齐聚北京,韩国总统李在明却只派特使团访华,同期转身飞往华盛顿。

这场外交分化背后隐藏着什么?各国的真实算盘究竟是什么?

作者-山

这张邀请函,正在撕裂传统朋友圈

仔细看这份名单,门道可不少。

12个国家元首确认出席,比2015年整整多了40%。

十年前的九三阅兵,有31国领导人、19位政府代表参加,当时就已经够热闹了。如今这个数字还在往上蹿,背后的含义值得玩味。

先说积极的那一拨。俄罗斯总统普京破例延长访华行程。

这老兄出访从不超过三天,这次却安排了8月31日到9月3日。

还有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一个个都是提前几个月就敲定行程。

东南亚那边更是热闹,印尼总统普拉博沃、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越南国家主席梁强,六国领导人齐聚北京。

要知道,2015年马来西亚只派了首相特使,印尼派的是部长级官员。

现在都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出马,规格提升得不是一星半点。

再看不来的那些。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另有安排。

9月3日当天,他要在白宫接待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

这个时间卡得太巧了,明摆着就是要跟中国唱对台戏。白宫提前半个月公布行程,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就像朋友聚餐,有人抢着买单,有人却说有事要走。

这种分化,在国际关系史上也不多见。

算盘打得精:钱包决定站队

说到底,各国都在算自己的小账本。

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这个分量可不轻。

印尼跟中国签了纳土纳群岛开发备忘录,马来西亚表达了加入金砖的兴趣。

越南虽然在南海有分歧,但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市场。就连缅甸内乱不断,还是派人来了,图的就是一带一路项目的好处。

生意做得好,朋友自然铁。这个道理,各国领导人心里都清楚。

反观美国那边,特朗普上台后搞贸易保护主义,关税一加再加。

这些国家得找中国缓冲,不然日子没法过。

有分析师算过一笔账: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去年突破9750亿美元。

这个数字摆在那里,谁敢轻易得罪金主?

更关键的是,中国这些年不光撒钱,还带技术、带项目。

雅万高铁通车了,中老铁路运营了,基础设施建设看得见摸得着。

美国能给什么?除了军事保护,经济上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

特朗普这次不来,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他跟普京在阿拉斯加刚谈完,觉得没必要来北京碰面。

二是中美关税战还没结束,氛围不对,与其来华"捧场",不如等10月的东盟峰会再说。

说白了,特朗普既看不到好处,又担心给中国增加面子。

这种算计,倒也符合美国人的一贯作风。

韩国的钢丝绳:一边是美爸,一边是金主

李在明这是在走钢丝,一边都不能得罪。

想想十年前,朴槿惠敢带队出席九三阅兵,那时候韩国还有这个底气。

现在李在明只敢派特使团,本人却要转身飞华盛顿。

8月25日左右派特使团访华,8月24-26日自己访美,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个时机卡得特别巧,正好是中韩建交33周年纪念日。

特使团阵容也很有讲究:前国会议长朴炳锡、议员金太年和朴钉,还有前总统卢泰愚之子卢载宪。

这些人分量够重,既能给中方面子,又不至于让美国太难堪。

说白了,小国夹在大国中间,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美韩同盟这个紧箍咒戴在头上,韩国想独立外交都难。

但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经济上离不开,政治上又不敢太亲近。

这种平衡术,考验的是政治智慧。

李在明这招"特使外交",既安抚了中方情绪,又向美方表明了立场。

一石二鸟,算是把面子里子都照顾到了。

不过这种做法也有风险,两边都不彻底得罪,也意味着两边都不完全信任。

韩联社的报道里透露,李在明的亲笔信可能涉及邀请中国领导人参加10月韩国庆州APEC峰会。

这就是在给下一步外交留后路。

类似的还有印度,总理莫迪不来北京,但会参加上合组织经济峰会。

打擦边球,混个熟脸,这也是一种外交策略。

只能说,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中小国家的选择空间确实有限。

百年变局正上演:谁将成为新规则制定者

这一幕,像极了100年前的巴黎和会。

只不过那时候是西方列强分蛋糕,现在是新兴力量在重塑规则。

单极世界正在成为历史,多极格局已经上路。

这次阅兵的参与分化,实质上是全球政治重心东移的一次集中显现。

中国的综合国力这些年确实上了一个台阶。

2015年时,中国GDP还是美国的60%左右,现在已经超过70%。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一带一路倡议覆盖150多个国家,亚投行成员超过100个。

这些都是硬实力的体现,也是软实力的展现。

美国那边也看得清楚,所以才会有各种战略竞争、技术封锁。

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人都挡不住。

这次阅兵参与国的多元化,恰恰说明了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传统的选边站队正在让位于多元平衡。

中小国家发现,在大国博弈中,自己的外交空间反而扩大了。

可以跟美国保持军事合作,也可以跟中国深化经贸关系。

可以在联合国投票时考虑美国立场,也可以在区域合作中向中国靠拢。

这种灵活性,是新时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

真正的大国,从来不是靠威胁,而是靠吸引力。

中国这些年走的路子,就是用开放包容的姿态,让更多国家看到合作共赢的可能。

这次九三阅兵,与其说是军事展示,不如说是合作平台的搭建。

来的国家越多,说明这个平台的吸引力越大。

未来的国际秩序,很可能就是在这样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的。

结语

这场外交分化,说到底是全球政治重心东移的一次集中显现。传统的选边站队正在让位于多元平衡。

面对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机会窗口正在打开。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节奏,既要有大国担当,又要保持战略定力。

你觉得这场大棋局,最终谁会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