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连奥巴马也急了。”
这句话在周一早上刷爆朋友圈,配图是马克·马龙穿着那件皱巴巴的短袖,在华盛顿一间小办公室里对着镜头竖大拇指。1600期节目,最后一场嘉宾居然把特朗普政府拎出来骂了个遍,谁不点进去看看。
事情很简单,老马宣布退休,最后一期请奥巴马聊天。两人录完,音频一上线,关键词全是“妥协”“交易”“大学怂了”。奥巴马没点名哪家公司,但句句带刺:有的律师所突然改口风,有的名校悄悄删掉网页上的“多元、公平、包容”,还有大集团直接把部门改名,迪士尼就把DEI改成“机遇与包容”。一句话,为了拿回联邦的钱,脸都可以不要。
老马的车库节目从洛杉矶起家,十六年攒了1600期,最后一期却搬进了奥巴马的办公室。俩人坐着普通沙发,旁边堆书和咖啡杯,麦克风连遮羞布都没有,收音全靠手感。奥巴马说,当年自己当总统,拨款砍了也就砍了,学校还能硬气,现在倒好,一张纸就能把校训改了。
他说得直白:坚守原则得付出代价,比如失去研究经费、学生奖学金缩水,甚至招生指标被卡脖子。可如果大学连学术独立都不要,那还叫什么大学?企业也一样,今天为了合同低头,明天就得把招聘里“欢迎少数族裔”删掉,后天再把女厕所标志换回男厕所?
老马插话,说圈子里流传一句话:谁先怂,谁就拿到钱。奥巴马听完叹气,说还有一种“怪异的进步主义话语”,听着像站在道德高地,其实就是另一种原教旨。听起来高大上,其实一碰利益就碎。
节目最后十分钟,老马问,那怎么办?奥巴马摊手:没法给万能答案,只能提醒,别把底线当折扣券。说完这句,老马把耳机一摘,宣布正式收摊。
网友立刻扒细节:哪家律所去年还在法庭上和白宫唱反调,今年就递了合作函;哪所藤校把“跨性别友好”指南连夜下线;哪家娱乐巨头把内部培训PPT改得面目全非。评论里有人贴截图,有人贴时间线,还有人贴股价,一对比,果然妥协当天就涨。
有人算了一笔账,迪士尼改名后,联邦合同金额回到疫情前水平。看起来是生意,其实是信号:风向标一动,后面排队的企业能绕地球半圈。奥巴马提到的“代价”,落到普通人头上就是裁员、项目砍、奖学金缩。没人想当出头鸟,可鸟笼门一开,全飞走了。
老马自己在节目里也承认,他怕得罪人,怕车库被断网,怕广告商跑路。但最后一期了,再不骂就没机会。奥巴马笑他,说你也学会权衡了。老马回一句,权衡到最后,连吐槽都要挑日子,这就是现实。
节目上传后三小时,播放量破百万。有人留言:原来总统卸任后也会骂街。有人回:骂得再狠,也挡不住第二天股市开盘。更多人转发那句“别把底线当折扣券”,配上表情包,一天循环几十万次。
老马十六年,从车库到白宫,最后又回到沙发。麦克风关了,咖啡凉了,留言板还在刷。有人问他后不后悔,他说后悔没早骂。奥巴马那边更干脆,留言只写一句:下次换我请你来我办公室,咱们继续吵。
吵归吵,日子还得过。周一早高峰,地铁里照样挤,公司群里照样发通知:本周培训主题改为“机遇与包容”,请自带笔记本。有人把截图甩到群里,后面跟一排省略号。没人说话,但大家都懂,这就是妥协后的星期一。
奥巴马那句话还在耳边:坚守原则要付出代价,不坚守代价更大。到底选哪边?地铁到站,人群涌出,脚步声盖过思考。
你觉得,换你坐那间办公室,你会签字还是拍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