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高调宣布“中美俄核武库全球前三”,要求中国坐上核裁军谈判桌;普京紧随其后,同意“美俄先砍一半军备,中国可加入讨论”。 两国元首看似默契的背后,是赤裸裸的利益算计:美国军费压垮财政,想用核谈判锁死中国军事崛起;俄罗斯深陷俄乌战场,急需削减军费救命。 但中俄战略分歧也因此彻底暴露,一架载着俄国家杜马主席的专机匆匆飞离北京,表面谈合作,却对核议题避而不谈。 中国直接亮出底线:核弹头数量不到美俄零头,军费仅为美国三分之一,凭啥陪你们玩“壮汉和瘦子比力气”的游戏?
特朗普在会见韩国总统李在明时突然发难,公开宣称“美国核武库第一,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要求中国加入美俄核裁军谈判。 他预测“中国核力量将在五年内追平美国”,试图将“全球责任”的帽子扣到中国头上。几乎同一时间,普京呼应特朗普的提议,表示“俄美可先削减50%军备”,并称“中国可参与后续讨论”。 这种表面共识背后藏着两国的战略焦虑:美国军费高达886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40%,债台高筑下急于压制中国军事发展;俄罗斯军费占GDP的6.3%,俄乌冲突消耗使其经济濒临极限。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私下向普京提出“美俄联手拉中国入局”的计划,但俄方并未向中方透露这一算计,因为“确信中国绝不会同意”。
中俄在核问题上的根本矛盾被数字彻底揭穿。 全球现存约9600枚核弹头,美俄合计超过8000枚,占比90%以上,而中国仅约600枚,不足美国的七分之一。 军费差距更悬殊:2024年美国军费8860亿美元,中国仅2297亿美元(约1.7万亿人民币),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 若按人均计算,中国军费支出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 政策差异同样鲜明:中国自1964年首颗原子弹爆炸起就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核力量维持最低自卫水平;而美俄不仅拒绝放弃“先发制人”策略,还加速升级核武库,美国新型B61-13核弹当量达广岛原子弹的21倍。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虽称“中国是否参与由其自行决定”,却暗中配合美国将“中国拒谈”塑造成国际议题,试图分摊自身压力。
面对美俄合谋,中国直接划出红线:核裁军是美俄两家之事,两国必须先大幅削减核武库至中国水平,再谈多边框架。 外交部多次强调,中国核政策具有防御性、透明性、稳定性,绝不接受“不平等谈判”。 2024年全球军费2.4万亿美元,美国独占近四成,而中国军费连续十年个位数增长,仅占GDP的1.3%。 现实对比更让美俄的“责任分摊论”站不住脚:美国在海外拥有800多个军事基地,中国仅有少数补给点;美国部署3700枚现役核弹头,中国仅几十枚处于实战部署状态。 俄罗斯试图借核谈判改善国际形象,但中国坚持“战略自主”,绝不以核心安全利益交换外交支持。
特朗普强推核议题实为解国内困局。美国中期选举临近,鹰派抨击他对华“软弱”,尤其在关税问题上“让步过多”。 为平息质疑,特朗普选择在核领域展示强硬。明知中国会拒绝,仍借此标榜自己“敢于施压大国”。 同时,他借韩国总统李在明访美之机,将半岛问题与“中国核威胁”捆绑,暗示“中国才是亚太安全的关键变量”,以此强化美韩军事同盟。 更深层目标是制造“中国破坏核裁军”的舆论陷阱:若中国拒绝,美俄可联合渲染“中国不负责任”;若中国妥协,则可能被迫公开核武数据,削弱战略威慑力。 专家指出,特朗普的真正焦虑在于“对华政策工具箱见底”。核裁军牌无效,关税战僵持,只能靠外交表演转移矛盾。
8月26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结束访华行程,专机从北京首都机场紧急升空返航。 尽管双方宣布在能源、经贸领域深化合作(2024年中俄贸易额预计突破1900亿美元),但对核裁军议题只字未提。 这一细节暴露中俄关系的真实状态:在能源和地缘政治上是“背靠背伙伴”,但在核战略等核心利益领域存在根本分歧。 沃洛金此行被俄媒称为“巩固互信之旅”,但谈判桌上回避的关键问题,恰恰说明两国默契的边界。 中国正通过多边平台坚守立场,在联合国裁军会议上,中方代表傅聪直接驳斥美国“中俄核透明度”提案,直指其“要求无核国家与核大国同等透明是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