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辉:曾横扫世界乒坛,巅峰跌落后那些被忽略的日常与争议
黑龙江的夏天本来不热,孔令辉六岁时候每天被父亲拉去小区楼下的旧乒乓台,台面坑坑洼洼,球拍胶皮卷边,一打就是一下午。邻居总说“小孔家孩子胳膊肘灵,球打得怪刁!”父亲嘴上没搭理,其实回家偷偷多煮了鸡蛋,说家里出个冠军吃点荤也不丢人。谁也猜不到,这个小孩将来能和刘国梁并肩在国际奖台上挥拍,还一脚踢翻了不少人的饭碗。
初中那会儿,学校乒乓球队六年级小队金毛挺横,经常嚷嚷“孔令辉再能打,也得让我抓两局。”结果孔令辉穿一双手工补丁球鞋上场,三分钟下场金毛闷头不语,回家路上手还哆嗦着说“这家伙发球带风。”后来省队选拔赛上,孔令辉边咳嗽边参赛,也是硬着头皮连赢四场,被教练拍肩膀:“小子,有你的,今年你就跟我们一块进省队!”
13岁那年,家里还在市中心开小饭馆。每到冬天,母亲总在收市后在门口铺小炭盆烤手,孔令辉蹦跶回来,头发都冻成冰棍,嘴里还喊着:“给我热碗馄饨,明天我要去哈市打比赛!”母亲有点心疼,说“孩子别太拼命”,可小孔一口气喝干汤,又缠着父亲讲球场上的怪打。那阵子,球友们还说他手法像谜一样刁,大人们猜他是不是偷着看过老外的比赛录像。
国家队其实要求很严,刚进去那年孔令辉还被大队员拿袜子扎门把手,开练前要跑十圈,谁掉队就得多刷俯卧撑。刘国梁最早碰他的球,摸头喊“小辉,和我抢水壶!”后来俩人都成了台上的主力,人送外号“乒坛双子星”。有年春节训练不方便,俩人半夜敲冰桶洗毛巾,互相打赌“谁先手冻麻就给对方买泡面”,最后两人都冻僵了,泡面硬生生掰着吃完。
国内联赛那几年,孔令辉老爱和场下观众聊天。有回在成都打比赛,场馆外头下暴雨,几位阿姨撑着花雨伞,边卖瓜子边喊:“小辉,发球带点劲!”赛点前他突然扭头问:“嫂子,您后天还来不?”结果比分才一会儿工夫飙上去,旁边观众还乐得合不拢嘴。据说四川本地球迷那阵子还给他起了绰号,叫“风头小子”。
悉尼奥运会,孔令辉闷头奋斗。决赛当天换发带时还用一块印着小熊的手帕,是家乡二姑邮来的,说包里还塞了几粒狗皮膏药。决胜局之前,一位队友把他叫到厕所抽根烟,低声说“拼了啦!”临上场前,有人在后台蹲下一脚踩断鞋带,孔令辉不声不响,穿着半脱的球鞋硬是顶完比赛。他事后只说一句:“其实脑海里只想着妈妈的鸡蛋汤和东北的雪。”
球迷当年宣言“孔令辉夺冠,全楼免费剪头发。”还有家南岗路边的烧烤摊老板,比赛期间只要他得分就加一串羊肉,结果那天主顾全是学生,老板险些亏本。
球场风光挡不住麻烦的来临。哈尔滨老友回忆,孔令辉本人大嗓门不大,酒量却意外好,不到三杯便能跟队友聊半宿。有回朋友聚会,三两口下了瓶白酒,夜里开奔驰回家,半路上遇到巡警查驾照。听说他大牌,警察还专门多留了几分钟,附近菜市场的小贩第二天都在议论:“孔月光昨儿夜里差点被罚款,咱哈尔滨人劲头可不能丢!”
事业高点的时候,外头杂事也没消停。有一阵和马苏谈恋爱,邻居看着俩人走廊见面,礼物往门口一放扭头就走,马苏总埋怨:“大哥,咱俩约会能别跟交换快递似的么?”这十一年,两人感情像羽毛球,经常一来一回。马苏的闺蜜说,孔令辉倒不是不浪漫,就是太直男,饭后消食跑运动场,能约也得看今天的训练安排。
大概2011年后,绯闻慢慢多起来。圈里人都说,孔令辉那几年变化很大,喜怒挂在脸上,脾气也火爆。有记者爆料说他和队员口角不断,越到后期越爱摔门。有回赛后和保安起冲突,最后是老铁刘国梁自己过来才消停,旁人背后都议论:“铁兄弟这次又出手了。”
最棘手还是2017年闹出的“赌债风”,那天一早,国际电话打爆国家队领队手机。训练馆里有人边收拾球拍边小声问:“小辉是不是摊事儿了?”消息传遍后,女队小将当场掉眼泪。队里那天饭菜都剩了一半,洗衣房里偶尔传来哈尔滨口音的低语:“这一回怕是真的挺麻烦。”香港那头天天有小马仔举牌堵门,围观群众一说就是三个版本,越传越像剧本。赛后孔令辉回家,家门口那只养了8年的花猫还躺在桌上,朋友说“还不如让老孔休息会儿,风头过去再看吧。”
媒体天天挖旧账,社区里的小孩悄悄用乒乓球拍敲树喊“赌债!赌债!”孔令辉搬去亲戚家,窝在超市仓库打零工,一回还碰到小学同学,愣着半天才认出。“这下全国都知道了。”老同学回头叹气。队友聚会,刘国梁打开一箱哈尔滨啤酒,孔令辉喝一口就笑:“以后不用再装正经人儿了,日子还能怎么过?”
有些事确实说不清,后面也没谁再动真格,国家队层层追查,最终没法复出,一切归零。流言里,孔令辉搬去北京六环外,看房顺便吃了顿饺子,旁桌阿姨记得脸,帮他夹菜说“咱哈尔滨人都是有骨气的!”
2014年“车内待40分钟”那事更加玄乎。饭店都传“孔令辉和模特顾姗姗……”,结果当事人一句“不认识”,热度没两天就过气。老家亲戚笑:“嗨,啥事都能被盯,咱家辉仔低调才好。”有朋友悄悄吐槽:自从退役后,孔令辉对八卦新闻的免疫力堪比冻梨,一刀下去还能笑。
近些年更多见他和老家饭店老板合影,六月哈市下小雨,街头偶遇一回,风衣裹着肚腩,啤酒肚很瓷实。旁边路人拍照上传快手,配文“孔月光变月饼,注意身材啊。”也没引发啥热议,两天后点赞量小得可怜。再没人提起当年的风光岁月,新闻里反倒多了别的新人。
哈尔滨本地的老街早点铺偶尔有人唠嗑:“孔辉那孩子,现在肯定自己偷着练球。”有人插一嘴“也许哪天又跳出来当教练勒?”后头的小姑娘嚷嚷:“我才不信,他已经是我们家门口那谁,专爱躲着世界的中年人了。”
前排桌上,一只咸鸭蛋,剥开是带茶香的。外头小狗乱跑,卷起的塑料袋打着转飞出早市门口。有人在阳台弹了两下花裙子的褶子,盯着楼下的乒乓球场发了一会儿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