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完成登月!登月的挑战究竟在哪,中国现在还缺什么?

 199    |      2025-08-25 12:50

2033年眼看就要到了,中国航天局那帮人还在为登月的事忙得脚打后脑勺。

去年五月放话要在2030年前把人送上月球,现在距离deadline只剩五年,技术难题堆得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月球上可没有4S店能给飞船做保养。

地球上有大气层兜底,降落伞一开就能稳稳落地。

到了月球就得全靠发动机硬扛,苏联当年砸了七个探测器才摸清门道。

中国设计的揽月登月舱重达26吨,比美国阿波罗飞船还沉,得用长征10号这种2100吨的巨无霸才能送上去。

甘肃酒泉的厂房里,长征10号的零件正在组装。

这玩意近地轨道能送70吨货,地月转移轨道也有27吨运力。

现役的长征5号才900吨,推力直接翻倍可不是闹着玩的。

北京航天城的工程师天天对着电脑算轨道,生怕登月舱一个没刹住直接怼在月球上。

美国人六十年代登月纯属政治任务,砸钱硬上。

中国这次要搞长期经营,准备在月球建科研站。

宇航员得在月球上种菜养鱼,水循环系统都得自带。

月球南极可能藏着冰,要是能挖出来就省大事了。

氦3这种清洁能源月球上多的是,够地球用几千年。

NASA局长最近急得跳脚,说不能让中国独占月球资源。

问题是美国自己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拖了又拖,载人绕月都还没搞定。

中国有鹊桥中继卫星,月球背面都能视频通话。

美国现在还得靠商业公司搞通讯,技术断档几十年补起来可不容易。

航天员训练中心正在模拟月球环境,微重力环境下骨质疏松是个大问题。

空间站积累的经验派上用场,但月球辐射更强,舱外活动得穿特制宇航服。

月面温差三百多度,设备得扛住冰火两重天。

陨石随时可能砸下来,预警系统得二十四小时盯着。

海南文昌发射场扩建工程昼夜不停,为载人登月做准备。

首次任务很可能安排两发火箭,分别送登月舱和返回舱。

月球轨道对接比空间站难十倍,嫦娥五号练手的技术这次要玩真的。

要是成功的话,中国就是第二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

华盛顿那边智库天天发报告,说中国要搞月球军事化。

实际上国际月球科研站邀请了一堆国家参与,俄罗斯欧洲都在合作名单里。

美国自己搞的月球门户站还没影,眼看又要被甩在后面。

商业公司画的月球旅游大饼,到现在连张机票都没卖出去。

甘肃沙漠里的试验场正在模拟月面起飞,返回舱得靠自己点火回家。

地球上发射有整个团队伺候,月球上只能靠自动驾驶。

燃料带多了飞不动,带少了回不来,这个平衡点算了三年才确定。

万一出点岔子,宇航员就得在月球当原始人。

2030年这个时间点卡得死紧,毕竟要赶在空间站退役前积累足够经验。

月球基地的蓝图都画好了,就等着第一次载人任务带设备上去。

种菜用的LED灯,水循环的过滤膜,防辐射的建材,样样都得从地球背过去。

这么折腾到底值不值?

SpaceX的星舰炸了四次还没放弃,蓝色起源的月球着陆器还在图纸上。

中国航天走的是稳扎稳打路线,可时间不等人啊。

现在全世界都盯着看,到底谁能先建成月球村。

这事关国家面子,更关乎未来一百年的太空话语权。

月球房地产的买卖还没开张,氦3矿场的争夺战已经暗流涌动。

联合国那套外层空间条约根本管不住大国博弈,新的太空竞赛早就悄悄开始。

只不过这次比的不是谁先插旗,而是谁能住得久。

种出来的第一棵月球生菜,估计能拍出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