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古装剧里,常能看到这样大快人心的场景:犯人被押解游街,两旁百姓义愤填膺,臭鸡蛋、烂菜叶一股脑朝犯人砸去,犯人瞬间被蛋液和菜渣糊满,那场面,怎一个狼狈了得!可问题来了,古代真有这么 “豪横” 吗,拿珍贵的鸡蛋去砸囚犯?
先说产量,古代母鸡可不像现在 “高产”,产蛋量有限。而且那时没有先进的养殖技术和饲料,想让母鸡多下蛋,难如登天!再看百姓生活,普通人家日子紧巴巴,鸡蛋可是能换盐、布等生活必需品的 “硬通货”,自己都舍不得吃,哪会拿去砸人?
从物价来看,古代鸡蛋可不便宜。明清时,一枚鸡蛋大概五文钱 ,而长工累死累活一天才赚二十几文,也就够买四五个鸡蛋。这点钱要养活一家老小,鸡蛋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像道光年间,内务府给皇帝报账,一个鸡蛋竟要 30 两银子(宫外几文钱就能买一个),把节俭的道光惊得不行。大臣曹振镛被问鸡蛋价格时,都不敢说实话,怕得罪内务府。
所以,古代用鸡蛋砸囚犯,大概率是编剧为了增强戏剧冲突想出来的。真要发泄愤怒,百姓更可能随手捡起土块、石子扔过去,既不心疼,还能解气,多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