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被擒后为何坚持会见陈毅?有五个疑问一直都没有搞懂

 177    |      2025-07-27 15:33

一、王耀武被俘后要求见陈毅

看过电视剧《特赦1959》的朋友们,都会对王耀武留下深刻印象,觉得他算得上是个“难得的明白人”。

其实,王耀武一进入功德林,之所以能那么积极配合改造,完全没有“国军悍将”或“封疆大吏”的气派,跟他在兵败济南被俘后的那段经历还真有关系……

1948年9月29日,王耀武被俘后,马上被带到了“昌潍特区警备司令部”。那时候,他不但自己坦白说“我就是王耀武”,还请求跟陈毅见一面。据他说,原因很简单,两年前他曾和陈毅见过面,还曾对陈毅有过“救命之恩”。

这下事情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一方面到底是真的假的?另一方面,此刻的陈毅,虽然挂着“华东军区司令员”的头衔,但实际上是由粟裕粟大将在指挥作战,而且陈毅自己此时又身在河南,负责着一项重要的秘密任务,不能轻易告诉别人。

于是有人就问王耀武,怎么就变成了“陈毅的救命恩公”了呢?这时王耀武才说,1946年国共谈判的时候,陈毅和黎玉曾经来过济南,那个时候还是国民党一方的封疆大吏的他,便请他们吃了一顿饭。

大家都知道,陈老总性格开朗直爽,在席间就问王耀武:“你们那边报纸上大肆夸口,说‘山东国军像风卷残云一样,秋风扫落叶’的事,真的假的?”

王耀武怎么会听不懂这话的意思呢,立马就笑了,说:“吹牛皮这回事儿,哪能当真啊?我们那一套你们不同……一方面,你们还在念书,经常能看到那些什么高级长官在报纸上写文章,讨论问题。我们这,根据实际,谁还看书啊?有时间都在吹牛逗乐呢。还有,你们和老百姓的关系真是挺好的……”

这次见面之后,王耀武心里对陈毅产生了那种英雄相惜的感觉,私下里跟手下交代:“陈毅虽然是文人,但能力挺强的,不能掉以轻心。”接着,为了保障陈毅等人的人身安全,王耀武也是费了不少心思,屡次关心问询。

因此,这段经历就成了如今王耀武曾经保护过陈毅,算得上是他的救命恩人。

关于这段事情,咱们都清楚,只不过没有这么细致罢了,更搞笑的是,手上还握着那会儿王耀武和陈毅等我方“三级组”合影的照片——说起来挺有趣的,正是靠着这张照片,才一眼就能确认此人就是王耀武,毫无疑问。

既然第一个疑问已经搞清楚,陈毅见不见王耀武这事,只能让上头来决定了。经过华东局研究,他们定了个方案:陈毅在外面还有重要任务,属机密,当然不能见面。不过,可以派人代表陈毅去见王耀武。就这样,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被派过去了。

二、就一次见面

舒同和王耀武第一次见面,彼此都清楚,就像打仗一样,都是在试探火力,谁也不打算把所有底牌都亮出来。

王耀武一开始就说,非得见陈毅,是因为他官大。暗示的意思就挺明显的,话算数嘛,得让人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撑下去。接着,他又强调自己不愿意搞内战,抗战那会儿抗日本,参加了几场关键战役,打得还可以。

抗战胜利后,本打算就此收兵退隐,可偏偏被蒋介石逼得走投无路。在济南那次战役里,我其实也没有坚持到底,为了让老百姓少受点苦头,决定不再抵抗,仓库里的物资也算是尽量保存下来……

王耀武说了这么多,归纳起来其实也就两层意思。一是,他自己在抗战中确实立了点功劳;二,则是强调都是老蒋逼着他打内战,他自己还尽量减少对老百姓的伤害什么的。

对于这些情况,舒同都清楚,知道王耀武难免会在细节上夸大一些,但大体上还能算是真实的,不算是在开脱或说谎,所以也就安慰了他。眼见舒同根本没有把自己当成敌人,王耀武便开始“火力侦察”,提出了两个要求。

第一,我的母亲和老婆都在南京,长子在苏州读书,我非常担心他们的平安。

此刻这两地都掌控在蒋介石手里,王耀武却表达了担心。舒自然理解他的意思,立刻说:放心吧,我这边会通知南京的地下党,确保你家人的安危。

第二个打算,是想和之前被俘的自己手下,96军的军长陈金城以及12军的军长霍守义,见个面,好好聊聊。

这个举动,大家大概都能猜到,还是想了解我方的态度。舒同说:“会安排的,而且只给你们三人,旁边不会有我们的人……”这让王耀武一下子有点吃惊了,因为从国军的角度来看,这实在挺不靠谱的。

果不其然,王耀武跟手下见面时,我方根本没有人在场,三个人说了些什么也就无从得知。不过,毫无疑问,这次“火力侦察”对王耀武起到了促使作用,不久之后,他就又和舒同展开第二次会谈,直接问出了五个问题……

三、第二次见面

第二次碰面时,显得跟第一次完全不一样,王耀武变得特别坦率,一口气提出了五个自己一直没弄明白的问题。

第一个疑问是:为何你们那边的宽松政策能得到上下统一的执行,做到言行一致,而我们这边却做不到?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蒋委员长坐飞机跑来跑去发指令,可结果没多大用处。你们的毛泽东主席没坐飞机,也没到山东来,但为何你们还是照他的吩咐去办事呢?

第三个问题是:你们这些干部勤勤恳恳、守法尽责,难不成你们还有啥特别的“奖惩规矩”不成?

第4个问题是:为何我方俘虏了你们的士兵,却一个也不能用,而反过来你们俘虏我方的兵,却能马上派上用场打仗?

第5个问题是:太平天国当年也是闹得挺凶的,打到长江沿岸,但没突破过江就垮台了。我们北伐的时候也是一样,也是没渡过长江就败了。你们现在攻占济南,捷报频传,难不成也会像太平天国和我们北伐那样,最后落得失败收场?

看了王耀武提出的这五个问题,想想看,《特赦1959》里的人应该会觉得挺眼熟的吧?

因为这五个问题,功德林里的大部分“同学”也一直在追问,有的还在嚷嚷,“拉开架势,再打一次”,跟王耀武一比,反而才反应得慢。

因为王耀武一被俘就立刻意识到,并说出了原因——其实这也是他非得见陈毅的主要原因。虽然现在没能见到陈毅,不过却得到了舒同耐心、细心,讲得既深入又浅出的回答。

那为什么说王耀武是个“难得的明白人”呢?再说,他在功德林里,怎么就那么积极地改造自己?为什么又会成为最早获得特赦的人员之一?这些问题,一下子就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