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农民真的吃不饱?从缺粮到自给率 85%!

 84    |      2025-07-18 16:35

提到朝鲜农村,好多人第一反应是 “农民是不是经常饿肚子”。作为一个去过朝鲜农场的人,我得说:真实情况和传言差别可大了!这里的农民不仅能吃饱,日子还过得挺有奔头,今天咱就唠唠朝鲜农场生活的真实模样。

一、粮食生产:从 “看天吃饭” 到 “科学种地”

(1)集体农场咋干活?

朝鲜 95% 的地都是集体农场,每个农场分成十几个作业班,一班 20 来号人,负责几十公顷土地。比如平安南道的金星农场,春天插秧时那叫一个热闹,男女老少齐上阵,广播里放着劳动歌曲,跟咱们跳广场舞似的,干活都带着劲儿。

(2)粮食产量翻了多少倍?

以前总听说朝鲜粮食不够吃,其实这几年变化可大了:

靠啥增产?一是推广 “两茬种植”,小麦收完种水稻;二是培育抗寒种子,比如 “金达莱 1 号” 水稻,山区都能亩产 500 公斤。联合国去年报告说,除了受灾的年份,朝鲜主粮自给率能到 85%,玉米、土豆这些杂粮基本够吃。

(3)种地用上哪些新技术?

别以为朝鲜种地还靠牛拉犁,平原地区 70% 的地都是拖拉机耕的,虽说机器大多是苏联老款,但自己改装后效率提高了 40%。每个农场都有塑料大棚,冬天也能种白菜、萝卜,再也不怕冬天没菜吃了。

二、农民每天吃啥?从 “吃饱” 到 “吃好”

(1)一日三餐长啥样?

主食以米饭为主,搭配玉米碴子粥和土豆,顿顿都有辣白菜和大酱汤。蛋白质也不少:农场有鱼塘和鸡场,每周能分 200 克鸡蛋、300 克鱼,过年过节还发猪肉。小卖部里有饼干、汽水,一块饼干才 1 毛钱,小孩都能买得起。

(2)“饿肚子” 传言是咋来的?

90 年代自然灾害确实让粮食紧张过,但 2010 年后,中国帮忙建了 1000 多座温室,情况好多了。国际机构算粮食安全时把饲料粮也算进去,其实朝鲜更侧重主粮生产,老百姓口粮是够的。我在开城农场看到,农民午餐有米饭和煎鱼,大爷还开玩笑说:“现在愁的是吃太好要减肥!”

三、农场生活:不富裕但很踏实

(1)集体保障有啥好处?

种子、化肥国家统一给,农民只要上交 60% 的收成,剩下的能拿去集市卖。看病、孩子上学都不要钱,农场有卫生室,校车每天接送孩子去镇上读书。住房是统一盖的砖瓦房,虽然没暖气,但火炕烧起来,冬天也暖和。

(2)现在还有啥难题?

化肥 40% 靠进口,遇到制裁就紧张;年轻人更愿意去城里打工,农场平均年龄 52 岁,有点 “老龄化”。不过现在开始试点 “家庭承包”,允许农民自己种 10% 的地,平安北道有农户种草莓,一年能赚 2 万多呢!

四、这三个谣言别信!

走在朝鲜的田埂上,能看见拖拉机在翻地,水渠里水流哗哗响,农民们干活时说说笑笑。这里的生活不算富裕,但每个人都知道 “自己动手,吃饱饭没问题”。当傍晚收工,大家围坐在食堂吃饭,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来时,那些 “饿肚子” 的传言,早就站不住脚了 —— 对于朝鲜农民来说,现在想的是怎么让日子过得更红火,而不是担心下一顿有没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