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王楚钦刚从亚锦赛回来,机场那叫一个热闹。人多得跟过年似的,我当时在视频里看到都替他紧张——一群人围在他那辆小车旁边,各种拍照录像,伸着胳膊手机都快怼到脸上去了。
王楚钦那表情我现在还记得,先是愣了愣,然后摇摇头,苦着脸说:“让一下呗,我求求你们了。”声音挺轻,可真能听出那份无奈。车动得一点点,后面还有人小跑跟着,生怕错过什么镜头。说句心里话,这场面真挺让人心疼的。打比赛拼到筋疲力尽,好不容易回国,还得被这样围堵。
我突然想到前阵子人民日报评论的那句——“支持要有边界”。这话真不假。追星没问题,喜欢谁都行,但别把人当成公共财产啊。人家也是普通人,也要呼吸,也要休息。咱们小区的老孔太太都看得来气,她在群里发语音:“这哪是粉丝这是添堵!”说得太到位了。
说起国乒,刘国梁这次也挺厉害的,跑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去当什么“运动会大使”。我看新闻照片,他穿着西装站在讲台上,特稳。要知道,这人以前是冠军教练,现在算是成了体育外交官了。三十多个世界冠军带出来,还搞WTT赛事改革、海外基地……老刘这路子走得真宽。不少网友说:“这才是体育人的格局,不光赢比赛,还把乒乓球送出去。”我觉得挺对。
不过王楚钦被堵车、刘国梁去联合国,这两个事放一块儿想,还挺有意思。一个是明星运动员被追捧到窒息,一个是在国际场上推乒乓球全球化。是不是感觉我们有点本末倒置呢?支持运动员的意义,不就是让他们更好地打球、更安心地拼吗?
我也想问问大家——你们怎么看这种“追到车门口”的行为?喜欢可以,但界限怎么划?留言聊聊,我是真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