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快速航母任务群的巡航编队
“5-V巡航配置”是为最大限度提高舰队防空能力而量身定制的,这也是快速航母特遣舰队的主要战斗编队模式。舰队的任何航向变化都将围绕中心点进行。
每支特遣舰队的中心是三到四艘重型航母和轻型航母(CV和CVL),它们被均匀地安排在一只半径为2000码(约1.8公里)的圆圈内,即“Circle 2”,也就是2号圆。每艘航母被允许在其所在位置周边1500码(约1370米)的范围之内独立进行机动。当整支编队转向逆风航向准备发动全面打击时,这种布局也为每艘航母和其航空编队在整个舰队内的机动提供了充足空间。
紧密布局在航母外面的是战列舰、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BB、CA和CL)组成的3号圈(“Circle 3”),再往外则是布置了一圈驱逐舰(DD)的4号圈(“Circle 4”)。这些驱逐舰遵循战术司令部军官的命令持续监视雷达扇区内接受到的测距回波。最后,在大约50英里(约80公里)外的四个角的方向是扮演雷达外哨角色的四艘驱逐舰,也就是图中编号为“13”、“14”、“15”和“16”的四艘驱逐舰。
“5-V”的每艘战舰都有自己的四位数电台代码(如图所示)。这一代码的第1位数是舰只所在的指定圈层(以距离舰队中心的千码数为单位),最后三个数字是它与舰队中心的相对方位(以度为单位)。因此,分配到“4180”号代码的(也就是图中6点钟方向)的驱逐舰位于4号圈(距离舰队中心4000码,即约3600米),相对舰队行动方位为180度。当快速航母特遣舰队处于非战斗编队模式时,其典型巡航编队配置被称为“5-R”,即驱逐舰位于中心战舰6000码(约5400米)外而不是4000码以外。 #军事#
B:飞行甲板的作业
B1:起飞作业
本图描绘的航空母舰是舷号为CV-9的埃塞克斯号,我们绘制了其基本的飞行甲板标记以及F6F型“地狱猫”战斗机在“飞行一区”(Fly One)起飞时的路径(蓝色虚线箭头)。飞机停在船尾的“飞行三区”(Fly Three),它们已完成装弹,并加完油准备起飞。这里还有最后两架准备起飞的地狱猫战斗机,它们已经展开机翼,而它们之后折叠起机翼的是11架SB2C型“地狱俯冲者”轰炸机;再往后是2架已经展开机翼和12架机翼仍然折起的TBM型“复仇者”鱼雷轰炸机。需要注意的是,各中队所能维持的战斗力可能会因保障率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穿着棕色衬衫的飞机组队长在飞行员还在准备室时就已经启动了飞机引擎。一旦舰长副官喊出:“执行信号!”,航母将迎风高速航行(实际上只是稍微向右舷偏了一点,这样风就能把舰岛上产生的烟吹离飞行甲板)。帆桁上升起了红白相间的“Fox”旗,表明飞行作业正在进行中。在“飞行员!准备登机!”的命令下达后,机组人员登上飞机并系好安全带。每个驾驶舱内都有点火装置会引爆插入飞机发动机的小型炸药以发动飞机发动机。身穿黄衫的飞行甲板引导员每次会引导一架飞机到达起飞位置。同样身穿黄衬衫的飞行甲板军官会在第一架飞机的右机翼翼尖处就位。然后,他通过先伸出左手的一根手指,再伸出第二根手指的方式指示每名飞行员将发动机转速先调到半马力状态,然后是全马力状态。然后飞行甲板军官用右手旋转一面方格旗,方格旗最终被指向船头方向。于是,飞行员松开刹车,飞机沿飞行甲板起飞。
B2:着陆作业
本图展示了很少使用的两台液压弹射器(绿色)的所在位置,得到展示的其他设施包括连接机库甲板的三台飞机升降机(灰色)、飞行甲板两侧边缘的步行道(黄色)、炮塔和炮位(黑色轮廓)、防撞护栏和拦阻索(红色)、靠近船尾左舷侧步行道位置的着陆信号官平台(粉红色)、一架F6F型战斗机的着陆路径(蓝色虚线箭头)以及一架之前已经着陆,现在正被人工牵引到船首的飞机(沿蓝色实线箭头)。航空母舰上方的文字为“盛行风”。
“准备接收飞机!”的命令将开启飞机着陆后的操作流程。飞机组队长、着陆组成员、拿防滑垫块的人员以及负责折叠飞机机翼的人员都在位于步道前端的工作站就位。在舰岛和(或)步道上准备了防撞装备,其中包括了撞击车、液压千斤顶、轮式拖车、滑轮组和绳索以及大量的线缆。防撞板和拦阻装置已经竖起。释放阻拦索挂钩的人员和飞机引导员也都准备好了。这艘航母已经发出了逆风转向的信号,一艘护卫飞机的驱逐舰也在航空母舰的尾侧待命。舰岛上升起了一面绿色的着陆旗,旗子下面用绳结标出了甲板上的风速。当所有人员准备就绪后,飞机会收到可以在已经完全清空的甲板上着陆的信号。
战斗机通常先着陆,因为它们的事故率更低。每架飞机在接近降落的过程中会目视检查如下程序:“(阻拦索)挂钩放下,起落架放下,襟翼打开。”得到“甲板清空”信号后,着舰指挥官会通过信号向飞行员发出指令;在得到满意的接近姿态后,着舰指挥官会发出“停”的指令,飞行员随之关掉引擎,飞机在甲板上着陆同时勾住阻拦索。释放阻拦索挂钩的人员会跑去把机尾挂钩从阻拦索上解开。飞机引导员随后发出“挂钩释放”和“收起襟翼”的指令,然后把战斗机交给甲板上的下一名引导员。防坠毁障碍会被收起,然后8到10个负责推飞机的人员会将飞机推过已经降低的防坠毁障碍并将飞机推到飞行甲板最前头的左舷位置,之后机翼被折叠起来,而且是先折叠左翼。一旦停好,飞机的轮子就会被卡住,然后用绳索和电力“接地”连接器将飞机固定在飞行甲板的卡槽上。之后这些飞机被重新加油和再度武装,飞机组队长会在飞机驾驶舱的控制装置上固定了一个约束装置,以防止飞机操纵面在大风中产生晃动。
一旦防坠毁障碍被重新竖起且甲板避雷装置复位,下一架飞机就可以降落而无需等待前一架飞机完全停好。第二架着陆的飞机将被推到舰首的右舷位置;飞机从外侧到内侧顺序停放,然后加油和重新装弹的工作就可以立即展开。如果预计会进行多批次攻击,着陆的飞机只能向前推到前端的升降机,然后飞机通过升降机先降回到机库。
B3:重新复位到起飞位置
本图中,重新加油并再次武装的TBM型“复仇者”鱼雷轰炸机正在从船头拖到船尾并通过船中部的“飞行二区”(Fly Two),以便为下一次起飞做好准备。降落后的飞机可以并排停在埃塞克斯级航母上。
C:航空母舰的攻击战术
上图:双波次攻击
快速航母特遣舰队通常采用双打击波次战术,本图展示了它们对日本商船的一次打击。
(1)“攻击A组”(Strike Able,蓝色)全部在甲板上待命,此时他们已经完成加油和装载弹药的工作;而“攻击B组”(Strike Baker,红色)则在飞行甲板下面的机库加油和装载弹药。“A组”一完成出发,升降机就开始把“B组”带到飞行甲板上。
(2)一旦“B组”全部完成在飞行甲板上的待命,它们就会开始起飞流程。
(3)“B组”离开后,“A组”就可以开始重新着舰。
(4)“A组”飞机随后通过升降机回机库完成加油和重新武装,并为“B组”着舰提前清空出飞行甲板。“B组”飞机完成回舰操作会留在飞行甲板上为下一波行动做加油和重新装载弹药的工作。持续打击可以通过在甲板上直接进行加油和装弹作业来维持,这保证了新一波打击可以立即执行。
(右下角放大图)SB2C-4型“地狱俯冲者”轰炸机,第84舰载轰炸机中队,美国海军邦克山号航空母舰(舷号CV-17),1945年2月
下图:高速奔袭
(上方一列文字分别为“黄昏”、“夜间”和“拂晓”;水平距离单位为英里。)
高速奔袭战术是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在黑暗的掩护下攻击敌方的航空基地。1942年2月1日的马歇尔-吉尔伯特突袭行动中,这一战术被首次使用,并且其标准流程一直保持使用到1945年。
(1)在攻击的前一天,一艘加油船会在距离目标200-300英里(约320-480公里)的位置上为整个航母特遣舰队加满油。
(2)离开加油船后,特遣舰队会在夜间持续以25节的航速航行8-10个小时并接近到距离目标约70英里(约110公里)的位置——高速和精确的时间控制是这一战术成功的关键。
(3)美军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可能会从特遣舰队中分离出来,并在航母的空中掩护下对敌方基地进行炮击。
(4)特遣舰队随后回收其舰载机编队,并在傍晚迅速退出脱离到敌军可能的射程之外。
(5)特遣舰队之后在夜幕的掩护下驶向与加油船的会合点,
高速奔袭与紧随其后的空袭任务考验着航母指挥官的道德与毅力。在敌人控制区的深处,航母特遣舰队面对敌人反击的唯一防御措施就是在近海附近先发制人猛攻敌人的空军基地并直到它完全(可能只是暂时的)被摧毁。1943年12月4日,在对夸贾林环礁的空袭中,尽管有多份报告称日军轰炸机没有遭受损失,但第50特遣舰队的指挥官查尔斯·鲍纳尔少将还是过早下达了撤退命令。约克城号航母(舷号CV-10)的舰长,绰号“黑猩猩”的克拉克上校怒斥鲍纳尔的决定:“该死的,你不可能把船装在飞机上逃跑吧!”撤退的第50特遣舰队随后遭受日军夜间鱼雷机数小时的猛烈攻击直到第二天早上月落,造成的损失包括了一枚鱼雷击中了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舷号CV-16)。然而,到了1944年中期,当时的第58特遣舰队已经强大可以在近海无限期地打击日本人的岛上基地;当然,个别分舰队经常会被调出执行先发制人的袭击以掩护第58特遣舰队的侧翼。
D:全甲板攻击的协同
这组示意图展示了从一艘美国航母上起飞的18架“地狱俯冲者”轰炸机(浅蓝色)和12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深蓝色)是如何对约200海里以外的一艘日本舰队航母进行打击的。为简单起见,图中没有绘制护航战斗机。本图上下两部分为同一场景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中给出的数字高度单位为英尺,水平单位为英里。
(1)如图所示,机队的巡航高度为30000英尺(约9100米)。
(2)在视觉上发现目标(visual contact)后,“地狱俯冲者”和“复仇者”们以及指定的护航战斗机会分别编组成不同的编队,但仍保持原有的飞行高度,然后在攻击开始时将飞行高度会从30000英尺俯冲降落到15000英尺(约4600米)。
(3)当距离目标10英里(约16公里)远时,“地狱俯冲者”轰炸机会编组成六架一组的编队展开高速攻击,此时它们仍然得到指定的伴飞战斗机的护航。
(4)在15000万英尺的高度以及水平距离上离目标3/4英里到1/2英里(约1200米-800米)的距离上,“地狱俯冲者”轰炸机以70度的俯冲角冲到日本航母上空(参见图F)。
(5)一旦“地狱俯冲者”轰炸机释放出炸弹,“复仇者”鱼雷轰炸机也会开始快速下降,绕到日本航母当前位置之前5英里的预设点释放鱼雷。此时它们的高度应为2000英尺(约600米,参见图G)。在进行鱼雷攻击的整个过程中,“复仇者”们一直得到护航战斗机的陪伴。
E:战斗机战术
上图:“萨奇波次”
由绰号“吉米”的美国海军第3舰载战斗机中队的约翰·J·萨奇中尉所创立的这一战术此时已经成为美国海军基本的空对空防御战术。本图展示了长机(浅蓝色)和僚机(深蓝色)之间如何以最简单的形式执行这一战术。长机和僚机之间通常保持与他们之间转弯半径相等的战术距离。
(1)当一架敌方战斗机在后尾咬上一架美军战斗机的时候,长机和僚机都互相向对方转向。
(2)如果敌机继续尾随,则会暴露在另一架飞机的正面火力面前,如果其转向则被咬住的飞机将拜托他的追击。
(3)长机和僚机随后再次恢复他们的战术距离。
尽管这招很简单,但美国和日本的飞行员公认“萨奇波次”的有效性。
(上方放大图)F6F-3型“地狱猫”战斗机,第16舰载战斗机中队,美国海军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舷号CV-16),1944年
下图:低空扫射
若想执行好低空扫射攻击任务,则没有两架飞机会遵循完全相同的接近路径来可靠地规避敌舰上的高射炮的威胁。攻击型战斗机对敌舰的扫射是为了在“地狱俯冲者”轰炸机和“复仇者”鱼雷机攻击之前压制敌舰的防空火力(参见图D)。本图展示了对日本大和级战列舰的扫射攻击模式,而这一波次战斗机也预期了如何对付可能出现的敌方战斗机。
(1)攻击战斗机在6000-8000英尺(约1800-2400米)的高度上与目标同向分组飞行的方式接近目标。
(2)当机长摇晃机翼发出信号时,各架战斗机之间的横向间距增加。
(3)各分组(沿浅蓝色线飞行的为领头组,沿深蓝色线飞行的为跟随组)战斗机与他们的长机一起向敌舰靠拢,在最后接近目标时,僚机再次分散,这是为了避免射向长机的弹雨空壳打到他们。一旦到达预设阵地,领头组战斗机将开始45度到60度的俯冲飞行,紧接着开始俯冲的是另一个方向的领头组。战斗机在4000英尺(约1200米)的高度开始稳定且精准地开火,并一直持续到从敌舰上空飞离;长时间密集的扫射需要采用多次短时间连发射击方式,从而避免对机枪的伤害。
(4)各分组在大约1000英尺(约300米)的高度停止俯冲,而面对容易爆炸的目标,战斗机需要在2000英尺(约600米)的高度就拉升脱离。
(5)最先作业的领头组这时需要拉升高度为后续的跟随组清理出作战空域,然后在跟随组也撤离后,各分组战斗机重新恢复战术集中。
F:俯冲轰炸战术
这组示意图展示了由18架美国俯冲轰炸机组成的中队对目标,也就是一艘日本巡洋舰——做最后一击时的俯视图(左)和侧视图(右,垂直高度单位为英尺)。
(1)在20000英尺(约6000米)的初始高度接近目标时,中队指挥官需要考虑风向条件、太阳或云对视野可能的掩蔽、时间问题、打击目标的基本航行路线、其防空弹幕的配置、遇到或预期遭遇到的空中对抗以及其他一般的战术情况。在目视到攻击目标后,指挥官采用了“标准的最终方法”,并以比较高的速度俯冲降落到12000到15000英尺(约3600-4500米)的高度。
(2)在距离目标约10英里(约16公里)的地方,6架飞机一组的小队分开,分别从左中右三个方向接近目标,同时各自保持防御队形。
(3)在距离目标约5英里(约8公里)的地方,领头的6架飞机变成单列纵队开始俯冲攻击,飞机之间的距离约为400英尺(约120米),飞行高度也稍有错落。与此同时,另两个小队仍然处于紧密的、相互支援的队形中,因为在这一阶段,敌军战斗机是最有可能出现的。各小队将以很短的间隔一个接一个地发起进攻。何时放弃严密的防御编队而改为开放的纵队进行俯冲攻击取决于敌人的防空火力、敌军战斗机的反击以及天气和光照条件对能见度的影响。一架义无反顾俯冲攻击的轰炸机对于战斗机和防空炮手来说都是困难的目标。以极大角度展开最后俯冲的开始高度应不低于12000英尺(约3600米),距离目标的水平距离则约为3/4至1/2英里(约1200米-800米)。平稳丝滑地完成70度的俯冲轰炸是中队指挥官必须掌握的技能,同时他还要具备在俯冲时刹车将飞行时速降低到275英里/小时(约443公里/小时)以下速度的能力。每个飞行员都需要具有预测水平偏转距离的能力,以便当目标向前移动时留出变量,否则飞行员如果过早地进入俯冲状态,俯冲角度会逐渐变平,这是不可取的方式,并可能导致要瞄准的目标无法沿着进入投弹瞄准具中所预期的投弹点上。
(5)炸弹会在2000至1000英尺(约600-300米)的高度之间释放;如果炸弹在1000英尺以下释放,则意味着飞行员要在700英尺(约210米)以下的高度从俯冲状态恢复到水平飞行,这将使“地狱俯冲者”处于自身投掷的炸弹爆炸造成的危险之中。
(6)恢复水平飞行后,俯冲轰炸机在低空加速飞行并离开。
G:鱼雷轰炸机战术
“铁砧式”攻击
这些图展示了一支由12架飞机组成的美国鱼雷轰炸机中队对其目标——一艘日军战列舰——的攻击;俯视图(左)和侧视图(右)中的数字是彼此对应的,数字单位则为英尺。
鱼雷机最理想的攻击方式是尽可能接近并同时从两侧向目标发射鱼雷,也就是所谓的“铁砧攻击”。如果执行得当,这一攻击模式意味着目标无论怎样机动它的侧面都会遭到一些鱼雷的打击,这将阻止熟练的日本船长们将他们的船只转向从而与如梳齿般的鱼雷轨迹平行。鱼雷轰炸机的弓形接近方式减少了与目标接近时的距离以及投掷鱼雷的距离,这都大大降低了鱼雷机暴露在敌军防空火力下的机会。攻击每艘航母或战列舰至少需要分配6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但超过12架就会被认为效率低下。
(1)在低能见度情况下,攻击可以从任何距离和高度发起,但在正常情况下,接近高度会保持在20000到10000英尺(约6000-3000米)之间。
(2)目标船的速度或航向可能会急剧变化;日本军舰会频繁进行360度高速转弯甚至可能转圈720度。直到最后的攻击行动开始都保持同样的高度飞行可以让“复仇者”鱼雷机持续观察目标的运动,并在高速(285-345英里/小时,即约460-555公里/小时)飞行条件下做出反应,以达到占据有利的弓型攻击位置的目的。
(3)在3000-2000英尺(约900-600米)的高度,鱼雷机们会穿越护卫目标军舰的驱逐舰射出的防空弹幕。
(4)分开的小队分别占据目标前方的弓形打击位置。过早降低高度和加速都是要避免的。理想情况下,攻击是在俯冲轰炸机的炸弹投向目标后进行的(参见图D)。
(5)“复仇者”鱼雷轰炸机大致排成一条曲线展开攻击,鱼雷以每小时300英里(约480公里)的速度在800英尺(约240米)的高度和距离目标4200码(约3800米)的位置投放,因为鱼雷本身到达目标的时间要尽可能短。投下后,每名飞行员都要继续飞行并穿过目标船只的船头,或者在离开时转向以目标船行进的方向的反方向飞行。
(右中部放大图)TBF-1型“复仇者”鱼雷轰炸机,第22混合中队,美国海军独立号航空母舰(舷号CVL-22),1943年10月至11月。
通常在护航航母上编组不同类型的飞机组成混合中队,这类中队有时也被部署在轻型航母上,至少在1943年是这样。
H:特遣舰队的防空战术,1944年-1945年
到1944年末,特遣舰队需要越来越复杂的防空战术来对付不断演化的日本空中威胁。这里展示的一组示意图包括高程图(上图)和平面图(下图),它们代表了一支快速航母特遣舰队部署在距敌人控制的海岸(绿色)以外70英里(约110公里)的标准范围内并对敌人控制的海岸发动空袭时的情况。两图中的数字是一一对应关系,高度单位为英尺,水平单位为英里。
(1)整支特遣舰队的环形编队直径为4-5英里(约6.5-8公里);舰队内的5英寸(127毫米)/38倍径高射炮的最大射程所涵盖的区域(粉红色)水平直径10英里(约16公里),高度37000英尺(约11000米)。
(2)部署在特遣舰队前面50英里(约80公里)的是负责雷达警戒的巡逻驱逐舰。
(3)每艘雷达警戒驱逐舰上空飞行着RAPCAP(雷达警戒战斗空中巡逻-浅蓝色)飞机编队,也就是至少四架在15000英尺(约4500米)高空巡逻的战斗机。
(4)敌军海岸方向接近特遣编队的是一支来自日本内陆的空袭机队(红色),飞行高度在20000英尺(约6000米);这一情况已被前出的代号“看门狗”的警戒驱逐机上的雷达所捕捉到,并报告给特遣舰队。
(5)特遣舰队的主要战斗空中巡逻队(CAP -浅蓝色)在22000英尺(约6600米)的高度盘旋飞行,这时特遣舰队的战斗机指挥军官派他们前去拦截,以便将敌人飞机的威胁尽可能消除在远离特遣舰队的地方,图中的“X”为预期交战地点。
(6)在特遣舰队内驱逐舰防空弹幕前方不超过6英里(约10公里)、高度不超过3000英尺(约900米)的地方,LOCAP(低空战斗巡逻-浅蓝色)飞行编队保持飞行在可以目视驱逐舰防空弹幕的距离内。这些战斗机的任务是识别和击落任何低空飞行的日本鱼雷机或神风特攻队的飞机。
(7)与此同时,回航的美国空袭编队(深蓝色)按照预先计划绕道飞行到代号“雄猫”(Tomcat)的雷达警戒驱逐舰(2)的上空,然后转向以最直接的路线飞回特遣舰队。
(8)在飞往“雄猫”的途中,美国空袭编队飞跃了驻扎在近海的救生潜艇,这种潜艇是用来营救任何可能迫降在海上的机组人员的。这艘潜艇上方则是美军自己的战斗空中巡逻队(9),他们在15000英尺(约4500米)的高空巡逻(SUBCAP-浅蓝色)。
一旦返回的美军飞机经过“雄猫”上空就会开始盘旋,同时由RAPCAP飞机检查是否有任何日本飞机试图隐藏其中,从而以这种方式来突破特遣舰队的防御。一旦“除虱”结束,“雄猫”就会发指令让这些美国空袭机队返航回到他们的航母上。然而,如果特遣舰队受到日军的攻击,前哨驱逐舰可能让这些返航的美国机队继续滞空直到特遣舰队解决掉攻击他们的日本飞机。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海宁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