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汉超拼尽全力,赛季冲刺绷带上场,队医赞其韧性

 107    |      2025-09-02 01:00

于汉超缠绷带出场,廖力生夜里鼻骨复位,张玉宁进球倒地,三人同轮皆有惊险

夜里快递站门口照常叮铃作响,杨阿姨一手夹着热腾包子一手在打电话,偶尔往电视屏上一瞄——申花2:0海牛的比分已经定格了。就在家家户户的沙发上,大家嚷嚷着“于汉超上了没?”。他今天确实早早替补登场,动作还不算特别利索,但一身冷汗没让局外人看出来。

申花赶在伤病名单爆表时收下三分,于汉超赛后把话说实在:“没想到会这么早上场,教练没多说,反正自己有脚能动。”差不多一周前,队医还在用云南白药喷他的大腿,这会儿换了肩膀。“全队带着伤,也有人咬牙打着,”于汉超鞋带勒得更紧了,“胜利靠的就是这份拼,没别的话讲。”说着还顺口提了一嘴,“压力大就对了,现在每场球都是当生死看!”有朋友回短信调侃:都啥年纪了,还像小青年那样冲。于汉超回得干脆:“联赛冲刺期,得有脱层皮的觉悟。”

他平时喜欢早晨去人民广场遛弯,碰见熟人老张打趣:“今年到底能不能熬出头?”其实比球队成绩还关心这个——申花能不能圆他职业生涯这点心思。“要真能拿个联赛冠军,算是给申花回礼。”有球迷老江在微信群嘀咕:“去年差点儿就成了,他难受得连泡茶都心不在焉,非得跑去健身房发汗才能消气。”人到中年,赛后喝一碗热汤面算补药,他说最近常想,也许真的到了人生最后一哨。

赵震发的照片里,替补席上于汉超手指在画战术,不少小队员偷偷录他讲话,“关键时刻别怂,争冠军别讲情面”。场下气氛松弛点,有回还吐槽主裁判拖延比赛,眉毛拧一块——饭店服务员端炒饭过来,都认出这位累成“挂面脸”的老法师。哨响的那一刻,他只看了一眼计时表,深吸口气,连掌根都有点冰凉。

一转到南头广场,廖力生这一回惹得整个医务室灯亮到凌晨。从比赛拼抢到倒地后鼻梁出血,队医带着冰袋,马不停蹄地往急诊室拖。他妈妈在群里着急询问,小侄女甚至拿着纸巾跟电视画面学。后头医院反馈鼻骨粉碎性骨折,所幸无脑部大伤。深圳这边的队友传言说,廖力生其实小时候摔断过鼻梁,这回刚好左边又歪点。

手术那天碰巧是医护小陈的生日,廖力生迷迷糊糊地说错了几句广东话,护士笑着发了条朋友圈:这是我见过球员里最能忍痛的一个。晚上出院的时候,队友贾鑫尧还专程送了两包卤肉饭。恢复计划已经悄悄设起来,但据说小孩第一问还不是啥时候能回场,而是“会不会变猪鼻子”。

球迷王叔提起,廖力生赛前还和几个老队友搓麻将,结果第二天手术,牌友们打趣“鼻子都拱成这样还惦记着下场”。晚上新鹏城队群里都在发祈福表情包,主教练定了内部康复小组,饭后列队举杯祝愿,弄得气氛像极家宴。

这一轮还没完,张玉宁打进球,瞬间倒在草坪上,首都体育馆外风比平时大了几级。张玉宁面无表情直接坐地三十秒,球迷以为是庆祝用力过猛。其实内情没啥悬疑,家里亲戚传回家乡话,“铁打的汉子,没白疼你。”据说他伤在脚背,不是跟队友撞的,而是射门时就扭着了。

赛后京城夜市摊,卖羊肉串的于哥还吐槽:“张玉宁这小子,站起来一看没大碍,真能耐!”队医随队返回,第一件事就盯着他的X光片,影像报告显示并无大毛病。球迷圈一姐翻出截图:“张玉宁受伤的那一秒,教练和法比奥的眼神都呆住了。”张下场时还听见场边有人喊,快点养好回来,别耽误和川崎那场。

老话说铁打的绿茵场玻璃做的人,张玉宁小时候撞柱子留下疤,今天倒地还学着老队员闭嘴。陈述原因时只讲了句:“进球前脚有点别扭,别的没什么。”祝福语刷满社交平台。球童们下班路上还赌他复出那天能否再进一球,谁也不服输。

据小路边糖水店老板爆料,孙老板拉着疤瘌头徒弟讨论,张玉宁还能踢几场?今年他娘常在北京电视台远程问诊,“你那个大脚趾滑了得。”老王说法医是球员唯一懂的粉丝,每次伤情都立刻照会全屋,姑娘们还用河南口音复读新闻标题。

赛事间歇,几个老主顾谈起今夜赛况,包子铺里大妈插话:“都是拼命的孩子,老天保佑!”曾有人见廖力生,鼻梁贴着纱布,低头冲便利店买了三箱饮料;于汉超在训练场边,顺手帮场务工收包球,动作不紧不慢。申花队医自称去年见队员最怕的不是伤,而是赛后无人安慰,老球迷总保暖壶煮开,轮班喊“得劲”。

天快亮,胡同墙角传来“哐哐”踢球声,小孩儿嘟囔,“于汉超今年真的能熬上冠军没?”转瞬夏天尾声,赛事不停有人挂彩,球场边的关心、笨拙,还有灯火,和比分牌一样留在每个人心里。

菜市场拐角,阿意正和老范打电话订咸鸭蛋,不知怎地自言自语起来:“小张脚好了没,那个鼻子破的咋样?”老板问她看球了没有,阿意翻白眼,没搭理,顺手把遥控器掉水盆里,水花溅到西瓜瓤上——又是一地鸡毛。